此時,東非領事克魯斯就打量著頗為“寒酸”的遠東帝國軍隊。
他對著身旁的蔡軍長說道:“很難想象你們這支部隊,是一支駐扎在遠東第一大城市的軍隊。”
此時,申城是整個遠東第一大城市,經濟十分繁榮,至少明面上來說,可能也就日本東京可以相提并論。
同時,申城除了是遠東帝國經濟第一城市外,還是其重要門戶,尤其是扼守長江出海口,如果此地被占領,那敵人就能沿著長江,逆流而上,把軍艦開進其腹地。
當然,這個時候的申城,本來就和殖民地沒有太大區別,就比如東非領事館,就在申城的法租界旁,長江里英國,美國,德國,法國和日本的軍艦游弋。
從出海口的申城,到金陵政府所在地,最后是漢口都有各國租界分布,通商口岸更是高達十多處,一直到上游的山城。
英國有專門的長江艦隊,常駐申城和漢口,日本的第三艦隊駐扎在申城,之后是美國的長江巡邏隊。
所以說這個時代的長江等河流,根本不是遠東帝國說了算,屈辱的成為了一條“國際河流”。
放在其他世界大國,就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就比如東非的贊比西河,美國的密西西比河,英國的泰晤士河,法國的塞納河……
萊茵河和多瑙河才是真正的國際性河流,畢竟分屬于不同國家。
蔡軍長對克魯斯不敢怠慢,但是,也對他的話感到莫名其妙,他詢問:“不知道貴領事說的是哪一方面?”
克魯斯領事直言不諱的說:“我是說第十九軍的裝備還有待遇,和申城這座城市顯得有些突兀。”
“申城的繁榮和燈紅酒綠,即便放在全世界也能排的上號,但是你們這支駐守如此經濟和軍事重地的軍隊,實在有些寒酸。”
聽到如此直白的話,蔡軍長臉色有些難堪,他想開口解釋,卻又不知如何說起。
“蔡軍長,別怪我說話難聽,申城是貴國經濟最發達和集中的地區,同時也是金陵政府的門戶,距離也就三百公里左右,借助長江航道,如果申城淪陷敵手,能直接威脅貴國首都金陵的安全。”
“因此,我認為貴國應該在申城部署重兵,或者加強你們這些當地駐軍的武器裝備。”
“可是,我這一路過來,對你們軍營的狀況,只能評價一句,實在不堪入目。”
也不怪克魯斯這樣說,本來此時遠東帝國軍隊水平就差,更何況第十九軍在遠東帝國也只能算二流軍隊。
第十九軍并非金陵政府嫡系,也就是中央軍,其原本屬于地方的粵軍,后來才歸順金陵政府,但始終都被金陵政府視為“雜牌軍”。
在裝備,武器,補給,待遇等方面,都比不上中央軍,也就比地方軍閥部隊略微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