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羅總統的做法,不能說有錯,但也絕對不合時宜,畢竟他的這些做法如果有用的話,美國經濟也不至于像現在這個鬼樣子,因為和智利相比,美國更加自由,民主,對企業和商人更加放任,更是堅定反對政府干預。
前世,蒙特羅的統治就很短暫,大約再過幾個月時間,他這位“民選”總統,就會被趕下臺。
東非并不關心蒙特羅的命運,只想趕快促成進一步的談判,因此胡格只說好話。
他對蒙特羅總統說道:“就是如此,蒙特羅總統閣下,智利如今的經濟情況,本來就和你沒有太大關系,伊巴涅斯現在去了阿根廷,但是他也確實給你留下了不少爛攤子。”
“不過,我相信在你的努力下,智利的經濟應該會得到好轉,不過這還需要時間,屆時你的政策才會取得效果。”
當然,實際上胡格反而更看好前總統伊巴涅斯,就現在智利這個狀況,底層民眾幾乎到了爆發的邊緣,反而伊巴涅斯這種強人,才很有可能推行一些見效快的政策,并且暫時壓制住國內的政治動蕩。
可惜,伊巴涅斯雖然是獨裁者,但他本人對權力,其實并不算過于熱衷,知道進退,否則的話也不可能主動辭職。同時,伊巴涅斯本人在經濟領域也不太擅長,畢竟他是軍人出身。
這一點從前世就可以看出來,前世伊巴涅斯當過兩屆智利總統,第一屆就和本時空里一樣比較失敗,而前世,他在1952年又當上了智利總統,至于執政效果,在智利的評價兩極分化。
有人把他視為民族英雄,改革者,底層民眾權益捍衛者,而有人說他獨裁,經濟管理失敗,依賴個人魅力而非制度。總而言之,伊巴涅斯的人生很具有戲劇性,能力也有,就是偏科。
至于蒙特羅,個人能力就相當平庸了,毫不客氣的說,他目前實施的經濟政策,基本上是個正常人坐在他的位置上都能辦到。就比如減少政府財政開支,增加對民眾的收稅。
還有他的社會救濟方案,也基本是鼓勵政府公務人員和商人,做些慈善活動,提供一些免費食物和物資,這種做法,可能有些效果,但是十分有限。
蒙特羅不敢搞結構性的改革措施,甚至還加大對底層民眾的剝削,也難怪他前世被智利工黨推翻。
不過,相對于不好打交道的伊巴涅斯,亦或者是頗有作為的亞歷山德里,東非顯然就喜歡這種欺軟怕硬的外國政客。
兩人在交談了許久后,胡格才把話題引入正軌:“蒙特羅總統,這次我前來,實際上是代表東非政府和貴國商談軍事領域的合作。”
“我們東非希望能夠在智利南部的寒溫帶區域,也就是火地島,或者周邊區域,租借一塊土地,從而幫助東非軍隊,模擬高緯度作戰環境。”
雖然之前和胡格大使相談甚歡,但是一牽扯到如此敏感的話題,蒙特羅總統還是變了臉色。
他有些小心翼翼的詢問道:“貴國為什么要執著于高緯度作戰呢?畢竟東非可是一個熱帶國家,應該沒有高緯度作戰需求吧!”
胡格大使說道:“總統閣下,你的話就有些偏見了,正是因為東非是熱帶國家,所以我們東非反而對軍隊的高緯度訓練更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