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在農業領域的這套做法,就類似后來羅斯福有計劃性的大規模銷毀美國農業產品,很顯然,羅斯福新政中對農業生產過剩的處置,也體現出“政府強制干預”的特征。
這都說明了在經濟危機期間,政府干預的必要性,畢竟經濟危機本身就是市場調節失靈的表現。
……
1932年5月份,東非的萊茵市,新法蘭克福市兩地政府為主導,盧薩卡,基特韋,卡布韋等城鎮參加,在萊茵市舉行了中央省航空工業發展會議,會議內容主要有兩點。
首先是中央省飛機制造業相關產業的布局問題,其次是帝國中部機場的選址問題。
萊茵市市長梅塞說道:“飛機制造業是20世紀新崛起的重要產業,飛機的出現,奠定了如今交通海陸空三分天下的格局,雖然航空工業相較于前兩者,差距還很大,但是不能否認航空工業已經呈現出它所具備的龐大市場潛力。”
“我們中央省,作為帝國的心臟,理應不放棄這個新興產業和市場,同時,通過大力發展航空工業,抵消我們在水運發展上的不足,穩固中央省的帝國核心交通樞紐地位。”
中央省處于東非經濟最中心的位置,起到承接南北,銜接東西的作用,同時也是帝國行政中心所在地,因此在陸地交通建設領域,是當之無愧的東非心臟,匯聚了兩大全國綜合性鐵路樞紐,以及多個區域性交通樞紐。
但也正如梅塞市長所說,中央省在水運發展的上限并不高,雖然中央省屬于剛果河,以及贊比西河兩大流域交匯地帶,但是因為地形和氣候的原因,很難在內陸水運上,起到核心節點作用。
雖然省內有人工運河,但是貨運量有限,無法和鐵路,公路形成競爭。
這也是中央省的一大遺憾,不過中央省無法成為東非內陸水運核心樞紐,其他地區同樣做不到這一點。
在東非的國情下,想要成為內陸水運核心樞紐,就必須做到一點,那就是能夠溝通東非東西部水運,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梅塞市長就說道:“對于帝國而言,內陸水運即便能夠實現聯網,它的競爭力也很有限,除了贊比西河干流區域以外,東非甚至缺乏能夠直達內陸腹地的航道。”
“反而是鐵路和公路在通達度,以及隨著技術進步,成本大幅度減少,更符合帝國的國情。”
“而航空將成為不遜色公路,鐵路,水運的第四種交通方式,而航空工業和汽車,船舶,機車制造又有不同,它對技術的要求更加嚴格,涉及諸多前沿技術,比如材料,發動機,航電,空氣動力等等。”
“這使得飛機制造業的產業鏈更長,技術密集度更高,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和能力要求更加嚴格,且需要更多的專業化工廠和熟練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