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相對于這兩座城市,中央省內的其他工業城鎮,也有各自的拿手絕活。
在萊茵市和新法蘭克福市之后,基特韋市就迫不及待的陳述了基特韋市自身的優勢。
“基特韋市在金屬加工領域,還有金屬材料科學領域有獨到優勢,我們可以負責部分金屬零部件的生產加工工作,同時,部分儀表,航電設備,也可以在基特韋市生產。”
這幾年,憑借此前基特韋市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基特韋市的轉型很成功,在經歷過陣痛后,基特韋市的發展核心,轉向了了第三產業,尤其是影視產業發展,成為當下東非的典型案例。
但是,基特韋作為東非老牌工業城市,它的工業并沒有因此衰落,而是轉向高質量發展,就像金屬冶煉和加工,還有精密儀器制造,家電制造業等等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雖然無法和萊茵市和新法蘭克福市對比,但是工業實力卻排在中央省其他城鎮之上。
不過,工業轉向高附加值產業后,基特韋市也不是沒有遇到問題,尤其是市場競爭方面,東非擁有不少工業實力強悍的城市,所以,基特韋市在工業發展領域,迫切需要打開窗口,從而讓本市的高端制造業穩定下來,而不是“曇花一現”。
這次航空工業會議,就被基特韋市政府看中,如果能拿到更多的訂單,就能為基特韋市接下來的工業發展鋪平道路。
對于基特韋市的想法,萊茵市和新法蘭克福市并不是很在意,因為他們家大業大,讓省內其他城市多吃一口也無所謂,而且這還能加強他們在全國經濟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畢竟,基特韋市想要加入他們,就必然會成為兩座城市經濟的外延區域。
就像此前梅塞市長說的,單打獨斗不是萊茵市的目標,萊茵市這座東非首都,它的眼光從來都不局限于中央省內,甚至是東非本國,而是全世界。
因此,基特韋市只要有能力,萊茵市愿意給它表現的機會,而不是限制其發展,新法蘭克福市也是如此。
作為東非雙子星城市,萊茵市和新法蘭克福市和其他雙子星城市不同,就比如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羅安達和卡賓達,哈拉雷和布拉瓦約,它們的競爭十分激烈。
而萊茵市和新法蘭克福市合作大于競爭,亦或者說新法蘭克福市根本沒有和萊茵市競爭的想法,畢竟萊茵市可是帝國首都,二者之間的地位是十分明確的,萊茵市就是“老大”。
當然,這也和萊茵市在經濟領域發展的方向和新法蘭克福市不同有關,萊茵市重視第三產業,科技研發和尖端產業,而新法蘭克福市重視裝備制造業,二者的互補性大于競爭性。
兩座城市最大的競爭可能就是交通方面,萊茵市雖然同樣是帝國鐵路交通樞紐,但是,更主要起的是備份作用,并不耽誤新法蘭克福市鐵路樞紐在全國經濟中的作用。
新法蘭克福市在戰略上的主要競爭對手,反而是其他東非以裝備制造業為核心的大城市,像沿海地帶的達累斯薩拉姆,卡賓達,或者中部哈拉雷,布拉瓦約等。
至于基特韋,它的實力雖然在東非不錯,但還入不了新法蘭克福市的眼,所以對于在部分產業上讓利基特韋市,新法蘭克福市也不太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