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的說法,讓阿爾圖佐夫眼前一亮,他說道:“你的這個想法很好,想要成功肢解奧匈帝國,僅靠內部的動蕩,還是有被哈布斯堡鎮壓的風險,而如果這個時候,奧匈帝國周邊國家,我們能成功挑動他們和奧匈帝國的矛盾,那毫無疑問,可以讓我們的勝算大大增加。”
“不過,這樣一來,我們的計劃就要做出改動,同時要聯系周邊國家的同志,來幫助我們實現這一點。”
“同時,我認為意大利應該是我們這個計劃中攻略的一個重點,意大利在奧匈帝國鄰國之中,算是實力僅次于德國的存在,而且和奧匈帝國的矛盾頗深,他們一直想恢復東倫巴第和威尼斯的領土。”
“而意大利的民族黨領導人,貝尼托也野心勃勃,甚至妄圖建設新羅馬帝國。”
“我們如果能夠利用好貝尼托和意大利,或許就能給予奧匈帝國致命一擊,最次,也要讓奧匈帝國西南部的廣大領土,分裂出去,極大削弱其實力。”
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矛盾由來已久,只不過在貝尼托上臺以前,意大利政府基本不敢挑釁奧匈帝國,但是貝尼托顯然不同,他一直都在為收復東倫巴第和威尼斯做準備。
阿爾圖佐夫作為蘇聯在歐洲的情報負責人,對于貝尼托等歐洲政要的各種情報,自然十分清楚。
他說道:“貝尼托和一般的意大利人不一樣,他和德國的阿道夫一樣,是野心家,極端分子,好戰分子。”
“之前貝尼托在匈牙利政變之中,能夠穩住不動,這是因為當時貝尼托在意大利的統治還不穩固,權力沒有徹底集中。”
“同時,在貝尼托上臺前,意大利的基礎過于薄弱,根本無力在當時,和奧匈帝國發生戰爭。”
“這幾年,意大利發展的還算不錯,尤其是軍事和工業領域,都取得了不小進步,而意大利人口將近四千萬,本身就有成為歐洲大國的潛力,現在在歐洲也算半個列強。”
“因此,我認為這次奧匈帝國如果爆發內亂,貝尼托此人大概率會趁火打劫,甚至是發動戰爭,進而收復東倫巴第和威尼斯兩個地區。”
“但是,也不能排除意大利不敢這么做的可能性,所以,我們應該加大對意大利的輿論攻勢,挑撥兩國矛盾,引發貝尼托政府和奧匈帝國徹底撕破臉皮。”
“其次是波蘭,波蘭和奧匈帝國的關系也比較復雜,而且波蘭的民族主義分子,同樣是歐洲最能惹事,沒有自知之明的。”
相較于波蘭人,貝尼托領導的意大利都顯得穩重許多,別說奧匈帝國,哪怕現在波蘭的宗主國,德國有些時候都對波蘭的極端分子感到無語。
在波蘭人看來,蘇聯,德國還有奧匈帝國都不是好東西,他們應該歸還波蘭的土地,甚至是東普魯士,波蘭人也有想法。
當然,波蘭政府倒是不敢這么作死,可波蘭內部的民間暴力組織,就完全不一樣了,過去有波蘭極端組織甚至在德國境內搞恐怖襲擊,試圖讓德國撤出傳統波蘭人聚集區,不過都被德國鎮壓了。
過去,阿爾圖佐夫對于波蘭的極端民族分子也沒有好感,畢竟他們也是蘇聯的敵人,但是如果能讓他們和德國,奧匈帝國打起來,這是阿爾圖佐夫樂見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