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種“不公”,實際上對于整個帝國版圖的民眾而言,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統一帝國下,哪怕奧地利吃相再難看,也不可能一毛不拔,反哺帝國內的其他區域經濟發展。
前世,奧匈帝國一戰解體后,一直到21世紀,原帝國版圖內那些分裂的國家,富裕的依舊富裕,貧窮的依舊貧窮,就很能說明問題。
而且在奧匈帝國框架下,哪怕經濟相對落后區域的民眾,也能享受大國公民的福利待遇,這一點也很重要,就比如匈牙利的商人到海外投資,打著奧匈帝國的旗號,就可以避免諸多麻煩。
同時,帝國框架下也能有效維護他們領土的完整性,不需要擔心外敵的威脅。
總而言之,奧匈帝國對于維護區域的穩定,還有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都是起到巨大作用的。
但這就是旁邊國家不愿意看到的了,一個強大的奧匈帝國,只會讓他的鄰國們感到不安,這其中,尤其以蘇聯最為強烈。
阿爾圖佐夫說道:“奧匈帝國是同盟國陣營內最脆弱的一環,而同盟國陣營又是蘇聯最大的威脅,因此,削弱和分化同盟國陣營,對于蘇聯尤其重要。”
“現在,德國的阿道夫已經上臺,這是十分危險的信號,因為阿道夫和他的民族黨,都是一群極端好戰分子和民族分子。”
“未來,德國必然重新走上擴充軍備,入侵蘇聯的道路,而德國又是同盟國陣營的領導者,因此,我們要盡可能的剪除德國的羽翼。”
德國的羽翼,自然就是奧匈帝國,一戰已經證明,德國和奧匈帝國聯合,就足以挑戰整個歐洲,這是蘇聯不想看到的。
所以,任何能夠瓦解和削弱這個聯盟的辦法,蘇聯都愿意嘗試,哪怕是肢解掉奧匈帝國,使其四分五裂。
對于阿爾圖佐夫的判斷,他的副手謝爾蓋也表示支持:“德國和奧匈帝國是世界工人運動,最大的阻礙,也是歐洲大陸上,封建和資本主義混合的堅固堡壘。”
“這些年來,我們蘇聯和德奧兩國的關系,就決定了雙方沒有和平相處的可能性,德國經濟恢復后,必然會對蘇聯發動戰爭。”
“因此,我們要盡可能的削弱德國和其盟友的實力,我認為我們不僅要做奧匈帝國內部的工作,還應該引入那些和奧匈帝國關系不好的國家,牽制奧匈帝國度過這次危機的可能性。”
奧匈帝國的苦主可不少,尤其以波蘭,塞爾維亞和意大利三個國家最為突出,他們和奧匈帝國有直接的領土沖突,以及歷史積怨頗深。
謝爾蓋就說道:“波蘭是德國的走狗,而奧匈帝國是德國的盟友,假如兩國發生沖突,不管德國偏袒哪個國家,都必然會得罪另外一個國家,進而引發同盟國內部的分歧。”
“類似的還有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西烏克蘭,他們和奧匈帝國的關系,也只是表面兄弟,只不過如今奧匈帝國的強大,才導致他們安分守己。”
“但是,只要奧匈帝國發生問題,我想他們會迫不及待的加入這場盛宴,攝取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