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只是墨約爾的標準,對于波斯這種落后的農業國,迪茲富勒雖然無法和那些波斯的大城市相提并論,但發展也絕對不算差。
可是,墨約爾作為一個東非人,習慣用東非的城市建設和迪茲富勒對比,這樣別說迪茲富勒了,就算德黑蘭在東非都只能屬于屬于三流城市。
先不提德黑蘭的經濟,人口方面1932年德黑蘭也才二十多萬,而東非中等城市的人口標準是五十萬到一百萬之間,僅人口數據德黑蘭都夠不到東非中等城市的標準。
經濟領域,德黑蘭更是不能看,和東非小城市的差距都很大,因為目前波斯政府才剛剛準備著手發展德黑蘭的工業,引入一些輕工業。
也難怪這個中東第二大國和奧斯曼帝國在國際上的待遇差距如此之大。
而作為波斯小城的迪茲富勒也就更不堪了,其人口不到三萬,經濟更是完全依賴傳統產業,幾乎沒有現代化設施,甚至連現代醫院都沒有。
因此,由東非主導建設的波斯灣里海鐵路,就成了這座城市當前唯一現代化基礎設施,而長達四百三十多米的迪茲富勒鐵路公路兩用橋,更是成了迪茲富勒新的城市名片。
從這座鐵路橋的規模,設計,用料,結構等綜合方面考慮,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波斯迪茲富勒市的市長菲爾多西,對于這座鐵路橋的建設就十分滿意,他對墨約爾說道:“這座鐵路橋是波斯和東非友誼的見證,它也將成為未來波斯進入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等到鐵路通車后,迪茲富勒將進一步鞏固在國內交通領域的地位,形成公路,鐵路,水運三合一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并且加快和波斯灣港口的聯通,吸引海外投資,新技術的引進。”
迪茲富勒在波斯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在交通領域有重要地位,迪茲河提供水運,而迪茲富勒古橋則讓它成為區域的重要商業通道。
現在,迪茲富勒鐵路橋建成后,新增了鐵路,同時也將極大加強公路交通的效率。
雖然迪茲富勒古橋在古代波斯是一項偉大工程,并且一直到今天還在發揮作用,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這座古橋的歷史太過悠久,加上近代以來,波斯因為內外交困的原因,也無力對這座古橋進行維護,以至于它的通行能力大大下降。
所以,迪茲富勒鐵路橋建設正好取代迪茲富勒古橋,發揮其交通作用,并且還是巨大的提升。
而且這座鐵路橋建設,波斯政府掏錢,對迪茲富勒的財政壓力也不算大,這才是重點。
至于波斯政府是否因為波斯灣里海鐵路的建設付出巨大代價,對于迪茲富勒而言并不重要,反正他們當地人得到了實惠。
墨約爾說道:“現在只有波斯灣里海鐵路全線建設完成,并且通車,迪茲富勒的這座鐵路橋才能真正發揮出它的作用。”
“不過,就目前波斯的形勢而言,想要波斯灣里海鐵路徹底通行,恐怕還是要等上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