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上個月,迪茲富勒北部山區的建設工地就遭到了襲擊,甚至連鐵軌都被拆走了一部分,如果貴國不能解決好沿線的治安問題,這將極大阻礙波斯灣里海鐵路的建設進度,同時也會給日后鐵路運營維護造成麻煩。”
對于墨約爾所說的這一點,菲爾多西面色有些陰沉的說道:“哼,那些想要破壞鐵路建設的家伙,不過是一群暗地里的臭蟲罷了。”
“他們大概率是巴赫蒂亞里人,也就是盧爾人的一支,生活在迪茲富勒周邊的山區,我們政府已經著手清理這些妄圖阻礙波斯現代化的破壞分子。”
迪茲富勒所處的地區,是波斯典型的多民族混合區域,這里的主要人口是波斯還有阿拉伯人,其次是盧爾人,庫爾德人還有阿塞拜疆人,而迪茲富勒周邊還有一些不同民族的部落勢力。
巴赫蒂亞里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實際上就是生活在山區的盧爾人,不過人數并不多。
菲爾多西對于這些巴赫蒂亞里人沒有多少好感,他本身是波斯人,而巴赫蒂亞里人在波斯是絕對的少數人口,別說巴赫蒂亞里人,就算他們的主脈盧爾人也是如此。
當然,整體上來說盧爾人對波斯的認同感還是比較高的,他們一般不會和波斯政府產生沖突,因為在古代,盧爾人就長期處于波斯的統治之下,深受波斯文化的影響,這一點從他們對宗教的選擇上也可以看出來。
波斯內部對盧爾人也不是沒有偏見,但并非民族身份,更主要集中在地區發展差異上,他們認為盧爾人是“山地部落民”,這種語氣接近城里人把農村人視作“鄉巴佬”。
真正對波斯認同感比較低的民族,主要是庫爾德人,還有阿拉伯人,而阿塞拜疆,盧爾人對波斯的認同感都很高。
因此,這次巴赫蒂亞里人對鐵路建設的破壞活動,大概率是背后有人支持。
畢竟波斯灣里海鐵路的建設對生活在山區的巴赫蒂亞里人可也是利大于弊。
菲爾多西就斷言說:“肯定是有一部分巴赫蒂亞里人受到了外部勢力的挑撥,我認為蘇聯人的可能性更大,英國也有可能性。”
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波斯政府肯定優先懷疑蘇聯,但是在這件事上,英國也不能排除在外。
因為這條鐵路的建設確實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英國人的利益,東非和英國雖然在波斯劃定了各自的勢力范圍,但事實上這種勢力范圍的劃分,并不具備約束性。
而波斯灣里海鐵路,不管從技術,設備,還是市場等方面,都對英國不利。
這里就必須提到波斯的經濟格局,總結起來就是“西富東貧,北強南弱。”
過去波斯主要是北強南弱,但是即便北方更加富裕,可考慮到北部直面蘇聯的威脅,英國把這一區域讓給東非也不會太心疼。
而西富東貧,這里的西主要指的是西北部,西南地區雖然背靠波斯灣,但發展并不如人意,首先是處于邊疆地帶,其次主要是阿拉伯人聚集區,波斯政府對當地的投資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