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雖然有人看好波斯的國土和人口,但是客觀來說,波斯在這兩個方面都并不算突出,人口方面,后世的埃及和巴基斯坦都比波斯更多,后者甚至超過兩億。
波斯的國土雖然大,但是多為山地和沙漠,且水源相對匱乏緊張,并且內部民族眾多,難以形成合力。
總而言之,波斯的潛力有限,除非其能整合整個中東地區的資源,就像波斯第一帝國那樣,成為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可是這一點很難實現,就算現階段,奧斯曼帝國完成這一點的可能性也在波斯之上,因此,即便東非要打壓中東地區的發展,奧斯曼帝國也排在首位,然后才能輪得到波斯。
當然,這都是東非政府要考慮的事,特萊恩一個鐵路工程師,他的目標主要是協助建設波斯灣里海鐵路這一工程,本人對波斯并沒有什么壞心思。
特萊恩說道:“波斯能一直作為中東的區域大國存在,悠久的歷史還有文化,起到了巨大作用,具有延續性,而當初的古巴比倫,亞述等中東文明,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只留下一堆歷史遺跡。”
“所以,我認為你們國家,未來還是有機會復興的,雖然這種復興的難度很大,需要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
“波斯灣里海鐵路,對于波斯而言,就是一個機遇,這條鐵路開通后,將在經濟領域加強波斯內部的貿易,文化上也有利于現代文明的傳播。”
單從波斯灣里海鐵路鐵路而言,確實能起到特萊恩所說的作用,但是波斯灣里海鐵路也并非沒有缺點。
最大的問題就在于這條鐵路完全采用東非標準,而波斯國內現有的鐵路,有英國主導建設的,也有過去沙俄主導建設的,而英國和沙俄的鐵路軌距和東非都不一樣。
這就導致波斯灣里海鐵路實際上不能和波斯國內鐵路網串聯在一起,自成體系,這也體現了東非的小心思。
不過,就波斯的交通情況而言,在波斯灣里海鐵路建設前,波斯的現代化交通基本為零,雖然有少量鐵路,但是也絕對達不到“鐵路網”的層次,僅僅少部分經濟相對發達區域,有較短的鐵路線路。
因此,波斯灣里海鐵路在現階段,對波斯的發展還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但是日后,如果波斯想讓其鐵路統一標準,形成連貫的鐵路網絡,那就必須做出取舍,選擇單一的鐵路標準。
如果是從經濟交通考量的話,那毫無疑問,蘇聯(沙俄)或者英國的鐵路標準比東非更加合適。
不是因為兩國軌道交通比東非更先進,而是波斯的地理位置,它處在歐亞大陸上,甚至波斯就是歐亞交通的重要樞紐之一。
不管是蘇聯標準還是英國標準,都有助于波斯融入歐亞大陸市場,從而推動其經濟領域的發展。如果再考慮國土安全問題,那英國標準對波斯最為有利,蘇聯的威脅性太大。
因此,東非主導建設的波斯灣里海鐵路看似對波斯文明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實際上已經被東非政府埋下了“暗雷”,假設日后波斯想統一全國鐵路標準,就必須拆除這條東非標準的鐵路。
當然,波斯也可以全國鐵路都采用東非標準,但是這樣一來,又不利于波斯鐵路和歐亞大陸其他國家聯網,融入歐亞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