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貝尼托相比,巴爾博顯然更加冷靜,而他也是意大利民族黨里軍事才能十分突出的人物,正是因為他在軍事上的能力,才讓他更明白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在軍事上的差距。
巴爾博說道:“我們意大利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這導致意大利的軍工業十分薄弱,我們無法像奧匈帝國軍隊那樣裝備精良的武器,并且還要在彈藥使用量上斤斤計較。”
“除此外,意大利的財政也不支持王國軍隊的擴充還有提升,最近幾年,意大利經濟發展的不錯,但是也沒有改變意大利的現狀。”
“因此,我們想正面和奧匈帝國戰爭收復東倫巴第還有威尼斯,幾乎不可能實現,除非我們擁有拿破侖那樣的頂級軍事天才,放低標準也應該像我們自己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
“可是我并不認為現在意大利軍隊內部有這種軍事能力上突出的將才。”
“而且意大利的地緣,還有國情也不允許我們做出這種冒險式的策略,否則別說收復東倫巴第和威尼斯,很有可能讓奧地利人反過來,攻入我們意大利現在的控制區域內。”
對于巴爾博這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貝尼托心里很是不滿,他的臉也耷拉下來,嘴巴向下一撇。
不過,貝尼托態度不好,卻也正表明了他認可巴爾博所說的話。
為什么這次貝尼托要把他叫過來詢問意見,原因就是貝尼托本人也十分清楚意大利和奧匈帝國之間的差距。
但是,他又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收復東倫巴第和威尼斯對他的吸引力太大,就像賭徒一樣,望著豐厚的獎勵,總是抱有一種僥幸心理“說不定我能翻盤”。
假設他真能夠收復倫巴第和威尼斯,那貝尼托將成為未來意大利的“圣人”,這種誘惑對于貝尼托而言是致命的,但是,巴爾博的話直接掐滅了他的幻想。
他嘴硬的說道:“那按照你的意思,我們永遠都不能收復失地,放任意大利的子民被奧地利人奴役,現在奧匈帝國內亂,我們也因為膽怯,袖手旁觀!”
對于貝尼托的氣話,巴爾博完全不放在心上,畢竟這位意大利領導人有時就是喜歡意氣用事,他已經習慣了。
不過,巴爾博肯定不會讓貝尼托編排的這頂帽子扣在自己頭上。
他說道:“收復東倫巴第和威尼斯是每一個意大利的目標,即便是我,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哪怕去赴死,也絕對不會有任何猶豫。”
“但是,想要收復故土,不是靠著一腔熱血就能達成目的的,尤其是一著不慎,就可能把整個意大利未來的光明前途賠進去。”
“所以在這件事上容不得我們感情用事,當然,收復故土的這個目標,我們也不可能因為困難就放棄。”
“我們雖然不能直接和奧匈帝國發生軍事沖突,但是也可以著手做一些準備,然后靜觀其變,等到未來時機成熟再動手也不遲。”
貝尼托無精打采的問道:“那你說我們應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