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李恩皺著眉頭問道:“那你為什么不選擇回到波西米亞?”
舒斯特被布李恩逗樂了,他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先生,假如現在讓你去波西米亞,你會去嗎?”
布李恩瞬間明白過來,他有些懊惱自己怎么會問出這么愚蠢的問題,現在波西米亞可不太平,估計當地人都想著怎么往外跑,更別說外面的人回到波西米亞了。
于是,布李恩直接轉移話題:“那你為什么要選擇東非?”
舒斯特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略帶擔憂的說:“在此前,布李恩先生,先讓我問你一個不太禮貌的問題,那就是東非未來是否有可能像如今的德國這樣?”
“什么意思!”布李恩有些不明所以。
舒斯特隱晦的問道:“就是對待非德意志民族的態度。”
布李恩恍然大悟,然后他向舒斯特解釋說:“關于這個問題,你完全不用擔心,在東非永遠也不可能發生這種情況,我們東非雖然也是德意志國家,但是和德國的國情有很大不同。”
“東非本身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更加開放和包容,許多東非人過去就有可能是像你這樣的捷克移民發展過來的,但是,現在他們在東非都生活的很好。”
“東非更講究文化上的認同,只要認同
東非的價值觀,那就能夠成為東非公民,當然,前提是通過東非的移民申請,像你這樣的技術人才,通過移民申請概率還是很大的。”
話是這么說,舒斯特還是有些不放心,他問道:“東非既然是一個德意志國家,如何確保不會像如今德國這樣發展呢!”
布李恩坦然解釋說:“在東非,只要你愿意融入這個大家庭,那我們政府和國民,就不可能存在歧視和偏見問題,就像我的祖母,曾經是一位遠東人,而我的祖父則是一位奧地利人,但是,他們移民東非之后,就自動變成了德意志人,到了我這一代,更是如此。”
“在東非不可能出現德國這樣的種族歧視政策,還有人種優越論調,大家都是平等的。”
有了布李恩的現身說法,舒斯特才放心下來,他問道:“那如果想要移民東非,還需要哪些條件?”
布李恩回答說:“就你的情況而言,情況不會太復雜,不過移民過去后,如何尋找工作,還有安家落戶,就有些困難了,這需要一定的積蓄,幫你度過前期的生活,就比如租房,尋找工作都是要開銷的。”
舒斯特對此倒是不太擔心,他說道:“我相信憑借我的個人履歷,想在東非找到一份工作應該不算難,更何況東非的汽車產業可是比德國還要龐大,就業機會也應該更多。”
“就算不干老本行,靠著焊接工的技能,也應該能找到其他工作,像建筑業,設備制造廠等等,更別說現在你們東非的經濟狀況可是比德國好太多。”
經濟危機也是舒斯特選擇東非的重要因素,否則的話,對于歐洲人而言,美國顯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現在美國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失業率太高,甚至有人跑到蘇聯謀生,這就打消了許多人移民美國的念頭。
而在德國,東非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到了東非,不會因為語言和文化差異感到不便,就像舒斯特這種,對于英語就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