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每年流亡海外的人數大約在幾百、數千人規模,近期一段時間,增加到萬人左右,他們越過國境線,出逃到遠東,歐洲甚至是中東各個國。
不過相比較德國和奧匈帝國,蘇聯的人口外流情況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當下,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出入境管理還是比較寬松的。
兩國公民想要離開很簡單,只要能找到落腳點即可,而蘇聯方面就還要考慮到是否會被邊境管理部門抓住的問題了。
當然,對于蘇聯當前的人口外流情況,東非政府并不感興趣,恩斯特就說道:“當下蘇聯的出逃人員,無非是一些異見分子,亦或者是被區別對待的群體。”
當然,恩斯特還有一句話沒有說,那就是當下蘇聯流亡人員,多為“劣質”資源,要么是一些手高眼低的社會評論家,學者,文化創作者,要么是一些沒有技術和高學歷的普通人。
恩斯特說道:“現在應該把重點放在德奧兩國,尤其是德國,不過針對于德國的理工科人才,我們也要重點甄別,尤其是對‘猶…’人,查清楚他們的背景,人脈關系。”
“東非可以接受‘猶…’人里的理工科人才和科學家,但是要確保他們來東非之后不會抱團,被猶…資本集團利用。”
“當然,對于那些非‘猶…’人的德國科學家,理工科人才,可以放松限制。”
這次東非試圖從德奧截胡兩國人才的欲望是十分強烈的,畢竟前世從德國逃離的那些科學家,都十分有分量,比如愛因斯坦,珀恩,薛定諤等等。
當然,眼下德國人才出逃肯定和前世有所區別,就比如薛定諤,他現在是奧匈帝國人,而不是德國人(德奧合并),而奧匈帝國現在雖然困難,這些高端人才離開國家的意愿并不強烈。
東非愿意為這些尖端領域的人才開綠燈,畢竟真讓他們跑到美國,英國等國家,對于東非來說也是一種“資敵行為”,這些人哪怕在東非混吃等死,也比增強其他國家國力好。
所以,恩斯特說道:“能多騙幾個就騙幾個,即便不能為我所用,也不能讓這些人才輕易的流入美國等國家。”
雖然德國的科學十分強悍,但是如今東非也不差多少,東非本身有大量高端人才儲備,就比如核物理研究,航空航天工程,導彈研發等等,目前核心團隊就以東非本國人為主如果連這些領域的人才都沒有,那東非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名號,也就太名不符實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東非才有把一些德國人才“圈養”起來的底
氣。
弗里德里希將恩斯特的話一一記下,然后他問道:“父親,如今奧匈帝國的局面,我們是否應該插手,此前魯道夫皇帝已經向我們發出了求助信號。”
對于奧匈帝國,或者說哈布斯堡家族目前的處境,恩斯特是有些猶豫的,畢竟奧匈帝國就是一個爛攤子,雖然恩斯特希望奧匈帝國繼續存在,可即便東非全力支持,也未必能夠有太大作用。
恩斯特沉思了片刻后,說道:“奧匈帝國還是要救的,不過,我們也不能抱太大期望,奧匈帝國根本的問題是內部民族矛盾。”
“這就要求哈布斯堡家族有極為高超的手段,才有可能維持住他們的統治,我們可以適當在經濟上再幫他們一把。給他們提供一些武器,糧食和貿易上的支持。”
奧匈帝國目前極有可能爆發內戰,因此,哈布斯堡家族想繼續統治帝國,就只能通過戰爭把其他勢力鎮壓下去。
這就要求它的基本盤,也就是奧地利和匈牙利不出問題,匈牙利還好說,現在就怕奧地利人對哈布斯堡家族進行反對,奧地利如果崩盤,奧匈帝國基本上神仙難救。
總而言之,恩斯特對于現在哈布斯堡家族的處境持悲觀態度。
他對弗里德里希說道:“我們也要考慮奧匈帝國解體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做好兩手準備,從今天開始,加強和達爾馬提亞王國的聯絡。”
達爾馬提亞王國是東非唯一釘在地中海和歐洲的釘子,因此不容有失,如果奧匈帝國解體的話,達爾馬提亞王國就成為東非在歐洲唯一能依靠的戰略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