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此前,意大利想要在北非搞這種大規模的種族滅絕必然會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北非地區距離所謂“文明世界”太近,有什么風吹草動都容易被察覺。
但是現在意大利在國際社會中的位置很微妙,初步統一的意大利是歐洲第六大強國,拉攏價值大大增加,尤其是英法兩國,他們最不愿意看到意大利投入原同盟國陣營。
而在北非,唯一能阻止意大利的恰好就是英法和東非三個國家,法國的殖民地集中在西北非,諸如摩洛哥,阿爾比利亞,西利比亞(的黎波里)等,而英國主要是東北非,包括埃及(含蘇丹),英屬索馬里蘭,意大利殖民地剛好夾在英法殖民地中間。
最后是東非,東非對于意大利的行動,不僅不會譴責,反而持支持態度,因為東非并不愿意和阿拉伯教做鄰居。
意大利紅海殖民地能做大,就是東非的默許,如果不是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國教是基督教,那東非說不定會放任意大利吞并阿比西尼亞帝國。
……
卡蘭舒哨所。
這里是東非和意大利利比亞殖民地最接近的區域,距離意大利控制的賈盧鎮僅有一百多公里,也是未來利比亞鐵路會經過的區域。
這處哨所能夠建立,完全是根據水源地而設立的,卡蘭舒哨所處于卡蘭舒礫漠之中,極度干旱,沒有地表水源,因此只能通過地下水補充。
1931年,東非在卡蘭舒哨所的位置,打出一口深水井,因此這里也就正式被東非升級成一處軍事據點。
卡蘭舒哨所常年駐守兵力為十五人,并且定期輪換。
而此刻,在賈盧鎮到卡蘭舒哨所之間的沙漠中,一隊騎兵正在快速穿行,他們包裹著頭巾,隊形松散,大約有百十號人。
“首領,我們應該已經擺脫意大利人的追擊了,已經半天沒有看到意大利人的影子。”一名武裝分子驅使著馬匹來到領頭者身側大聲喊道。
他們的頭領叫做艾卜耶德,曾是一個柏柏爾人部落的酋長,意大利人來到利比亞之后,艾卜耶德就組建了抵抗軍,一直和意大利人游擊作戰。
但是,意大利人軍事上過于強大,所以艾卜耶德的部隊,一直被意大利人從北部沿海山區追趕到南方。
前幾天他們抵達賈盧鎮,本想占領那里,作為新的根據地,結果在意大利當地駐軍的頑強抵抗下,沒有成功,隨后意大利在奧吉拉的援軍趕到賈盧鎮馳援。
艾卜耶德所部只能丟下一百多具尸體,狼狽而逃
。
“這群該死的意大利狼狗,下回我們一定要把他們碎尸萬段,這次我們的弟兄折了近半,這筆新的血債,我們不會忘記的!”艾卜耶德罵罵咧咧的說道。
“宰古特,讓兄弟們先休整一下,被意大利人追了這么久,先補充一下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