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良心來說在1933年,世界上真正重視民生問題的國家政府,估計也就只有社會民主黨和工黨組成的政府,后者還好理解,前者代表是瑞典。
其執政黨,目前就是社會民主黨,并且推行了一系列社會福利制度,這也是后世北歐地區福利國家的雛形。
至于東非,美國這種看似過的不錯的國家,更多的是依賴領導人的良心,就比如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
而德國的阿道夫上臺后,推出了不少惠民政策,但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發動戰爭,因此也不能算。
……
1933年國際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羅斯福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作為世界公認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美國領導人的變化,對于整個世界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而羅斯福的一些對外政策,也對東非的世界戰略形成了沖擊。
萊茵市。
如今已經是年末,和北半球不同,東非大部分地區按照南半球的時間,即將轉入夏季,當然,對于東非這種國家,沒有四季的概念,只有雨季和旱季,而萊茵市剛好進入雨季。
“父親,美國和蘇聯正式建交了!”弗里德里希頗為激動的說道。
恩斯特對于美國和蘇聯的建交完全不奇怪,弗里德里希皇儲卻不同,畢竟他身處于這個時代,沒有恩斯特那種視野。
現在,弗里德里希的心情,類比一下的話,大概相當于前世,美國和遠東帝國進行貿易戰的時候,突然美國向世界宣布:不打了!并且還要和遠東帝國展開全方位合作。
知道美國和蘇聯正式建交的弗里德里希皇儲,心理上受到的沖擊還是很大的。
因為在全世界范圍,沒有哪個國家和美國一樣,如此和蘇聯這么不對付,當然,德國不算,德國和蘇聯是典型的利益之爭,而美國和蘇聯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死敵。
如果說蘇聯是最典型的工黨國家,那美國就是全世界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度,二者天生犯沖,這就像現實里兩個沒有多少交集的人,第一次見面就覺得對如此礙眼,讓人感到不爽。
恩斯特躺在沙發上,看著奧匈帝國的報紙說道:“這個結果,我們早就已經清楚了,畢竟羅斯福之前就一直在推動美國和蘇聯關系的正常化,美國的新總統羅斯福,確實很有魄力。”
“這也說明美國如今的經濟情況很糟糕,他們之前和蘇聯的合作吃到了一定的甜頭。”
“以至于羅斯福總統能夠放下成見,和蘇聯破冰,來應對本國的危機,他跳出了名利上的圈套,比前面的美國總統更加務實。”
什么是恩斯特所說名利的圈套,那就是“反蘇”,亦或者說“反工”,對于大多時候的美國總統而言,反蘇言論可以增長他們的支持率,獲得美國上層階級的支持。
而在沒有工黨以前,美國的主要“敵人”是英國人,這種敵人是美國故意樹立的,就像即便前世蘇聯解體之后,美國會尋找新的“敵人”一樣,就比如伊拉克,俄羅斯,21世紀制造業崛起后的遠東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