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政治行為并不奇怪,就比如蘇聯說其他資本主義列強是帝國主義,東非故意引導輿論,引導本國人敵視美國,日本還有蘇聯一樣。
在羅斯福上臺以前,反蘇是美國的一項政治正確,而現在他上臺后,積極推動和蘇聯關系正常化,并且最終建立外交關系,顯然在部分美國人看來羅斯福有“通蘇”嫌疑。
甚至更有人直接說羅斯福是“間諜”,“工黨分子”也完全不足為奇。
弗里德里希皇儲對恩斯特的說法也很認同,畢竟羅斯福上臺也有一段時間了,他對羅斯福這個人也有所了解。
“羅斯福正如父親所言,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人,而且精明能干,也比較親民。”
“還不到一年時間,美國政府就在他的主導下,推動了一系列改革法案的出臺,整頓金融,工業和農業,并且已經給美國民眾重新樹立了信心。”
經過長達三年經濟大危機的摧殘,加上工黨思潮在世界的傳播,在羅斯福上臺以前,美國民眾確實對本國的前途感到擔憂,他們甚至毫不懷疑美國即將滅亡。
畢竟在美國失業人員數量太多,很多人吃飯都成問題,這種情況下,很難有人對國家的命運抱有樂觀態度。
而羅斯福的出現,改變了這一點,雖然他的改革,未必能短時間解決美國經濟問題,但是他能讓美國人現在就找到一份工作,并且維持基本的生存,就是實現這么簡單的訴求,美國的民心就穩定了。
“不過,羅斯福這種人上臺,對美國確實有益,對東非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了。”
“本來東非就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而且我們兩國還在南美有直接的利益沖突,美國如果復蘇,會直接威脅到我們的利益。”
美國和東非的利益沖突,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東非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美國排在第二,至于世界第三有一定的爭議,有人說德國,也有人說是蘇聯。
但是,現階段不管德國還是蘇聯,他們的工業體量和東非,美國相比,都不是一個級別的,德國工業質量高,體量不夠,蘇聯體量大,質量低。
這恰好使得兩國和東非,美國在經濟結構,產業上的競爭重疊少。
而東非和美國就并非如此,兩國都是全產業鏈國家,從低端到高端產業都有競爭,在新興產業領域更是如此,就比如汽車產業,美國雖然不及東非,卻是全世界唯一能夠威脅到東非汽車產業在世界市場地位的國家。
還有石油工業,美國也是唯一能和東非競爭的國家,蘇聯的石油資源雖然不缺乏,但是開發的有限,還遠遠不能和東非,美國兩國相比。
電力產業同樣如此,美國有世界第二大電力市場,普及程度超過歐洲之和,也是東非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東非和美國的競爭還不局限于工業領域,農業上兩國也是不相伯仲,不過,在農業領域英國也不差,但是英國對其殖民地的控制在不斷減弱。
英國衰弱顯然對美國更有利,因為兩國文化和制度上的相似性,還有繼承性,美國更有可能接手英國的全球資產,這就不是東非希望看到的了。
其中,加拿大以后基本上只能和美國一條路走到黑,東非則要防止澳大利亞,南非,新西蘭等在英國霸權終結后,直接倒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