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并沒有提到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那是因為在東非視角里,美國的勢力基本夠不到印度,而且印度本來就和美國不是一個文化圈。
即便前世印度有太多令人窒息的操作,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印度在警惕殖民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當然,印度警惕的外部勢力殖民印度,但輪到它對外滲透,侵略,擴張的時候,印度就很雙標了。
這都是英國造的孽,在英國的諸多殖民地里,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區域,都是收益更大,只有在印度,英國人是真把他們當做牲口對待。
而且,印度本身宗教和傳統等基因強大,注定不可能融入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圈子。
要說,東非對印度的態度,相較于美國人,蘇聯人才是更大的威脅,東非作為印度洋霸主,美國根本無力把勢力伸入印度洋,而蘇聯完全不同,蘇聯和印度只有一個阿富汗的距離,不需要走海路。
而南非和澳大利亞,就可以直接通過海洋和美國建立關系了。
弗里德里希皇儲就有些憂慮的說道:“在帝國的世界戰略里,澳大利亞還好說,南非是一個值得我們頭疼的問題,畢竟南非和我們直接接壤。”
“眼下英國遲早有一天會放手南非,美國就有可能趁虛而入,威脅帝國背后,所以對于南非,我們也應該早做安排。”
討論到南非,這確實是一個長期被東非忽視的國家,自從南非戰爭以后,東非和南非的關系基本上是政治上不相往來。
眼下,已經過去了近四十年,南非民間和東非的關系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緩和,畢竟和東非有仇的一代,基本快死絕了。
這四十年里,東非又沒有仗著國力欺負南非,發生什么沖突,而經濟領域,兩國又不得不發生一些合作。
東非本土挨著大西洋和印度洋,兩岸的貿易和交流,必然不可能完全繞過南非,這也促進了開普敦的經濟發展。
東非工農業的發展,使得在非洲大陸上形成了一個世界發達的市場之一,這就助推了好望角航線的復興,許多商船重歸該航線,從而減輕了蘇伊士運河對好望角航線的削弱。
這是事實就造成南非因為東非的崛起,反而在經濟上獲益,和前世南非不同,對于前世的南非而言,他的經濟主要依賴礦產和因為豐富礦產資源而發展起來的工業。
現在的南非則更加依賴海洋貿易,因為東非占據了南非高原,尤其是奧蘭治河北部流域,而這里恰好是南非地區礦產和農業資源最優渥的區域。
而南非占據的奧蘭治河南部,礦產資源缺乏,耕地面積也小,同時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
所以,現在南非人口基本沿著沿海的狹長平原地帶分布,就比如南非首都開普敦,背后就是近乎直角的懸崖峭壁,其他城市德班,伊麗莎白港都集中于沿海地帶。
總而言之,南非十分依賴海洋經濟,包括為過往船只提供相對應服務,以及漁業資源,至于發展農業,南非缺乏土地和面臨水源短缺問題,而發展工業,他的人口又不足夠。
就像英國工業最發達的殖民地,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其中澳大利亞的人口也有六百萬以上,并且有充足的資源條件。
當下南非總人口規模也就才一百多萬,且幾乎以白人為主,只有極少量土著,在南非的土著主要是桑人,不過桑人并非黑人,整體上可以把如今南非看做一個白人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