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駐守在威尼斯和東倫巴第的奧匈帝國軍隊,顯然并非大奧地利聯合政府軍隊,而是原奧匈帝國駐軍。
此時的奧匈帝國邊防軍也十分迷茫,維也納淪陷后,他們基本失去了指揮,皇帝正在逃亡布達佩斯的路上,還沒有和他們重新建立聯絡。
面對意大利的突然發難,奧匈帝國邊防軍將領博羅耶維奇元帥,毫不猶豫的下令反擊。
博羅耶維奇元帥這位老將,之所以會在威尼斯,本身就說明了此前奧匈帝國政府對意大利的正確判斷,如果是奧匈帝國發生動蕩,那最有可能趁火打劫的國家就是意大利。
包括倫巴第和威尼斯的整個西南戰區,在維也納沒有淪陷之前,就已經被魯道夫皇帝放權給博羅耶維奇元帥統籌,并且下令禁止其分兵北上,支援奧地利,防止意大利鉆空子。
魯道夫皇帝很清楚,哈布斯堡皇室的失敗,是民心已失,這不是軍事上能解決的,即便通過軍事手段,強行鎮壓全國叛亂,也無濟于事,新的叛亂依舊會出現。
因此,他更愿意把軍事力量運用在維護本國國土完整上,一方面鎮壓地方分離主義勢力,一方面警惕其他國家趁亂侵入奧匈帝國國土。
博羅耶維奇元帥對帝國忠心耿耿,雖然他是克羅地亞人,但是他的忠誠在一戰期間就經受住了考驗。
此時,他坐鎮威尼斯,立馬就發現了意大利的異動。
“意大利果然狼子野心,可惜,如今帝國內部局勢動蕩,維也納陷落,我們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抵抗意大利人的入侵。”
威尼斯戰區副司令在一旁情緒也不是太好,他對博羅耶維奇元帥問道:“元帥,單單依靠我們的力量恐怕很難和意大利一個國家進行抗衡,意大利在歐洲不是小國,現在邊境的意大利軍隊就超過二十萬人,后續只可能更多。”
“即便我們擋住了第一波攻勢,貝尼托也不可能輕易放棄這個機會,如果是在以前,我們背靠帝國,并不擔心意大利的進攻,現在只怕傾盡全力,也難以阻止意大利的腳步。”
博羅耶維奇對奧匈軍隊的困境自然也十分清楚,但是他說道:“我們并非沒有機會,在地形上,我們可以和意大利周旋,只要國內亂局結束,即便新政府也不可能放任不管,除非他們執意出賣威尼斯和倫巴第。”
“而且,我們也并非完全沒有依靠,斯洛文尼亞還有達爾馬提亞目前還在帝國手中,奧地利南部也沒有陷落,只要能重新和皇帝陛下建立聯絡,那就可以將這些區域組織起來,對抗意大利進攻。同時,海軍也可以配合我們行動。”
維也納雖然淪陷,但是奧地利大部分區域,依舊聽從奧匈帝國指揮,因為維也納本身在奧地利的位置就比較偏僻,在其東北部的盆地里。
如果之前魯道夫南下,那他就能以西南戰區的十幾萬兵力為依托,反攻維也納,不過那樣就會讓西南防線空虛。
而現在這些力量都集中在博羅耶維奇元帥手里,海軍也受其管制。
總體上來說,博羅耶維奇元帥手中的力量,不容小覷,放在和平時期,足以讓意大利不敢輕舉妄動。
而現在意大利相較于博羅耶維奇元帥唯一的優勢,就是兵力充沛,而且后續展開動員的話,意大利的兵力還能繼續上升,甚至超過奧匈守軍的數倍都不奇怪。
意大利只和兩個國家接壤,而法國顯然不會和意大利開戰,意大利就能專心對付奧匈帝國西南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