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拉攏奧地利的官員和將領,為我所用,我相信,面對工黨的威脅,他們必然會選擇投靠我們。”
阿道夫點點頭說道:“這件事由你們來辦,如果能夠讓他們發揮作用,這對于我們吞并奧匈帝國有很大幫助。”
維也納淪陷,但是奧匈帝國地方勢力,尤其是原政府高層,還擁有很大實力,就算最混亂的波西米亞地區,也有很多地區控制在原政府手中,還沒有被工黨占領。
他們現在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并且失去了和中央政府的聯系,這個時候,如果德國進入當地,并且獲得他們的支持,就可以內外配合,方便德國更加順利的占領波西米亞,奧地利等地區。
既然吞并奧匈帝國只能通過軍事手段,阿道夫也不再猶豫,他讓人把德國軍方的官員,還有赫爾曼等民族黨高層找來,開始制定入侵計劃。
1934年五月末,德國總參謀部迅速制訂了作戰計劃。
根據這個計劃,德國將全面入侵奧匈帝國,兵分兩路,一路東進波西米亞地區平亂,一路南下接管奧地利的地方。
前者要和工黨武裝直接發生戰爭,而后者就是和奧地利西部山區的原奧地利政府合作,把他們納入德國的統治之下。
奧地利地形以山地為主,且東西狹長分布,因此西部山區大多還在奧匈帝國政府控制下,工黨則集中在東部的城鎮。
德國的入侵,毫無疑問是壓倒奧匈帝國的最后一根稻草,這樣歐洲帝國周邊瓜分奧匈帝國的大幕徹底拉開。
在六月初,德國順利進入波西米亞北部和西部的蘇臺德地區,這里原本就有德國扶持的武裝勢力,屬于德國勢力范圍,所以輕松被德國拿下。
同一時間,阿爾卑斯山區的奧匈帝國地方政府,在面對南下的德軍,也是望風而降,主動迎接德軍,并且迫切希望德軍向東殲滅維也納等地方的工黨勢力。
面對德國入侵,大奧地利聯合政府也立馬做出反擊,開始整合工黨勢力,有序的阻礙德軍的進攻,這一點對德國很不利。
之前面對其他國家入侵,大奧地利聯合政府就沒有這樣強烈的反應,至于為什么如此,倒不是大奧地利聯合政府不想做,而是那些區域本就不在其控制之下。
就比如意大利進攻的威尼斯和東倫巴第,現在還被哈布斯堡皇室控制著,和其他國家接壤區域,大多也是原奧匈帝國政府勢力。
德國入侵的波西米亞和奧地利就不同了,這直接威脅到了聯合政府的安全,這兩個區域,現在是聯合政府控制最強的地方,也是核心。
六月十三日,德軍就一路順利的抵近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市郊區,原本因為工黨勢大,蟄伏的奧匈帝國殘余勢力,在德軍進入波西米亞之后,立刻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
他們形成大大小小百十支武裝,對波西米亞的工黨武裝進行襲擊,搶劫輜重,阻礙工黨武裝和德軍的戰斗。
同時,他們主動給德軍提供情報,協助德國作戰,支援糧食和軍事物資,在他們的配合下,一時間,波西米亞的局勢就發生了驚人的轉變。
原本聲勢浩大的波西米亞工黨,在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畢竟,相較于裝備精良,且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德軍,波西米亞的的工黨武裝更像一群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