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說道:“這使得在維也納內戰期間,工黨更能籠絡民心,而民族黨卻起不到這個效果,甚至不如奧地利其他政黨以及保皇派。”
“現在,我們想吞并奧匈帝國,除了采取軍事手段,沒有其他辦法,否則按照工黨的擴張速度,聯合政府恐怕就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蘇聯。”
阿道夫有些不耐煩的說道:“我比你更清楚現在問題的嚴重性,雖然我一貫看不上工黨,但是必須承認,工黨在能力上并不弱。”
常年和德國工黨打交道的阿道夫,對自己的敵人自然十分清楚,德國工黨過去十幾年在政府打壓下,都能發展壯大,就很能說明問題。
這群人既不怕死,也不圖財,但這反而就是最可怕的地方,也就意味他們的弱點少。
“不單單是工黨問題,現在意大利這些國家,都已經趁機對奧地利宣戰,他們這么做,我們想完整拿下奧匈帝國的難度就增加了。”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能控制奧匈帝國局勢發展,就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讓他們分一杯羹。”
如果能吃獨食的話,阿道夫自然不希望和意大利之流分享奧匈帝國,原本這個已經被自己視為盤中之餐的地方。
可問題就在于現在對大奧地利聯合共和國宣戰的國家,關系和德國都不錯,甚至就是德國的小弟。
他們又是打著消滅工黨的名義對大奧地利聯合共和國宣戰,阿道夫礙于面子也沒有辦法拿這一點做文章。
所以,他只能指責自己的情報部門,沒有做好工作,使得現在德國處于被動的局面。
他皺著眉頭說道:“現在我們想通過和平手段拿下奧匈帝國,已經不可能實現,因為奧匈帝國的工黨已經做大,尤其是波西米亞地區工黨的實力很強。”
“這會給我們的軍事行動造成一定的困難,如果我們不能迅速擺平波西米亞,就有可能落后意大利等國家,讓他們喝到更多的湯。”
德國想入侵奧匈帝國,就只能通過波西米亞,奧地利和德國接壤的部分多為山區,并不方便行軍。
而且,波西米亞工業實力強大,現在工黨在波西米亞有自己的政府和武裝,想要擊潰這些工黨武裝并不容易做到。
因此,阿道夫說道:“我們不能只從軍事角度考慮,尤其是你們情報部門,這次犯了大錯,我給你們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立刻對奧地利民族黨采取行動,把他們進行改組,工黨能搞聯合政府,奧地利民族黨同樣可以這么干。”
當然,阿道夫很清楚,這樣做的效果肯定比較有限,畢竟民族黨之前的民眾基礎就很薄弱,放在奧匈帝國全境更是如此。
但是,這股力量如果能夠利用的好,對德國的幫助很大,德國也需要帶路黨,還有接下來對當地的統治,也需要人手,顯然奧地利民族黨算是自己人,更值得信任。
海因里希這時說道:“首相閣下,現在維也納淪陷,奧匈帝國實際上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魯道夫皇帝雖然流亡到匈牙利,但現在對奧匈帝國的控制已經失去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