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統計工作的提前展開,1934年10月,東非在七五規劃期間的經濟發展情況也粗略的顯示出來,近幾年東非經濟的發展情況,總結起來就是比較穩定。
沒有大規模的增長,也沒有大幅度的萎縮,國際貿易領域受到經濟危機影響,有較大幅度縮水,但是國內投資和消費抵消了很大一部分外貿帶來的不利因素。
看著七五期間的成績單,恩斯特是滿意的,用他的話說,在當前大環境下,能穩住經濟就是勝利,至于像蘇聯那樣快速增長,對東非的國情而言是不現實的。
而在此前,弗里德里希皇儲先匯報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情況,畢竟,東非參與世界競爭,也要知道潛在競爭對手們的消息,這樣才更有利于東非戰略上的布局。
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1934年,世界經濟相較于去年,有了明顯改善,世界主要大國,除了法國以外,都呈現復蘇或者上升趨勢。”
法國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法國受大蕭條影響比其他國家更晚一些,如果從比例上而言,法國受到的損失也比較小,就比如失業比例,法國明顯低于德國,美國,英國這些國家,工業降幅也低于上述國家。
不過,法國看似損失小,卻正好體現了如今法國的困境,那就是和其他世界大國相比,法國已經越來越跟不上節奏。
在工業領域,法國受原材料成本,人口,政策等因素限制,發展成本偏高,甚至可以說有心無力。
這其中對法國影響最大的應該還是法國的人口,本來法國人口在列強中就偏少,除了西班牙以外,法國在列強中人口數量只能排在倒數第二的位置,甚至比英國本土都少幾百萬。
而且,法國經歷過一戰后,喪失了大量勞動力人口,加上低生育率,法國的人口結構也呈現出老齡化特征。
直接影響就是法國如今不得不引入移民來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包括工廠,礦山甚至是法國軍隊,都吸納外國移民解決人力缺口。
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法國的衰敗速度,是肉眼可見的,尤其是法國經濟在世界的競爭力越來越弱。”
“想解決問題,也很困難,這需要看法國政府的魄力,就比如改變移民政策,放開移民限制。當然,就依照如今法國政壇的頻繁波動,就很難做到這一點。”
法國移民政策放開,顯然需要極大的魄力,畢竟移民是一把雙刃劍,許多法國民眾在心理上就很難接受這一點,這時就需要強有力且穩定的政府來力排眾議執行,但是依照當前法國政府換屆的速度,很難出現這樣的政府。
現在,幾乎每隔幾個月時間,法國領導人就會換人,而幾個月時間,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尤其是一些需要國家執行的大戰略,基本很難推行和實施。
從法國也可以看出,如今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弊端,后續必然要做出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