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方面,西班牙在歐洲也能排到前列,比意大利要強很多,就比如煤炭,鐵礦,石油等主要礦產,西班牙儲量不多,但是都有。
同時,西班牙的銅礦,鎢礦等礦產在歐洲占據重要地位,西班牙的礦產資源在歐洲應該排在前五水平。
最后是地理位置,西班牙處于亞平寧半島,這在海權時代是很有利于經濟發展的位置。
所以,綜合國土面積,人口,資源,地理位置,西班牙都是當之無愧的歐洲大國,可坐擁這種優越條件,西班牙的發展甚至不及一些歐洲小國,所以按照現在西班牙的發展水平,已經無法滿足躋身列強的條件。
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我也更看好奧斯曼帝國的發展,隨著凱末爾的改革政策,奧斯曼帝國在未來幾年里,很有可能在國力上徹底超過西班牙,如果給奧斯曼帝國更長的時間,重新變成列強,也并非沒有可能。”
本時空里,奧斯曼帝國的發展基礎,遠超過前世的土耳其,首先就是一戰沒有失敗,這導致奧斯曼帝國少了前世土耳其要承擔的大量戰爭賠款。
所以,凱末爾有更充裕的資金來發展本國經濟,其經濟上的五年計劃效果,也要超過前世。
然后是奧斯曼帝國依舊控制著伊拉克等區域,這也給奧斯曼帝國維持了巨大收益,伊拉克可是奧斯曼帝國的糧倉,這里依舊留在奧斯曼帝國手中,至少奧斯曼帝國的糧食問題就極大緩解。
最重要的是,伊拉克沿海的石油資源,現在得到開發后,帶給了奧斯曼帝國不小的收益。
德國和中東歐國家,對奧斯曼帝國石油進口,就在不斷增加,并且德國出于能源安全考量,還主動幫助奧斯曼帝國建立石油開采和提煉設施。
總而言之,奧斯曼帝國現在確實有恢復列強地位的跡象,當然,能不能做到這一點,也并沒有肯定的答案。
如果凱末爾的政策能夠長期維持,也許十幾年時間,奧斯曼帝國就能恢復區域強國地位,但是,如果凱末爾活不了那么長時間,奧斯曼帝國的現代化進程就有可能被打斷。
要知道,奧斯曼帝國此前可是一個十分頑固且保守的政教合一的國家,那些被凱末爾打壓的宗教,君主派,還有區域分裂勢力,在他死后肯定會跳出來。
他們或許無法推翻凱末爾留下的整體發展路線,但是也可以拖住奧斯曼帝國發展的后腿。
東非方面倒是更期望奧斯曼帝國能夠持續世俗化,畢竟,東非不希望出現能夠整合阿拉伯教勢力的國家出現。
從北非到中東和中亞,再到南亞和南洋,阿拉伯教人口和勢力太多,尤其是恩斯特,他前世可是見識過阿拉伯教的生育能力,幾乎達到了二十億,并且還在迅速上升和擴張。
所以,恩斯特并不希望阿拉伯教如前世一樣發展,這會威脅到東非未來在印度洋的霸權,還有東非國家的未來。
而為了遏制阿拉伯教勢力的擴張,東非甚至默認中東地區進步力量,以及蘇聯的影響力的擴張。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