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赫拉已經屬于北大西洋范圍,最重要的是它的位置在大西洋東岸,也就是靠近歐洲的位置,距離直布羅陀海峽不到兩千公里。
雖然東非在委內瑞拉也有軍事基地,也屬于北大西洋范圍,但是能起到的作用,未必比得上達赫拉。
東非通過達赫拉可以鞏固在歐洲的利益,更重要的一點,是為未來東非在歐洲方向擴張做鋪墊,搶占先機,歐洲是有利可圖的區域。
而在北大西洋西部,情況就完全不同,北美國家相對于歐洲而言,可操作空間太少,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這三個國家,基本上就能代表整個北美,其中美國的強大國力也足以維持北美整體的穩定。
換句話說,北美完全由美國占據主導地位,就是北美的霸主,不像歐洲列強林立,東非能夠見縫插針,挑撥離間,合縱連橫。
……
隨著東非公開了對達赫拉的占領,非洲西海岸的東非軍艦和各種船只也更加活躍了一些,大量建筑材料,物資和工人在東非軍艦的護航下,源源不斷的輸送到達赫拉。
與此同時,美國也在加緊對利比里亞的投資和建設,一些美國商船和軍艦,也會從佛得角方向,抵達利比里亞,這就讓大西洋上,東非和美國的船只頻繁在利比里亞海域交叉。
利比里亞的首都,蒙羅維亞。
自1847年,在美國的幫助下,利比里亞成功從葡萄牙獨立,蒙羅維亞就是利比里亞的首都。
但是,作為美國在非洲培養的“嫡長子”,也是非洲罕見的黑人獨立主權國家,利比里亞全國的發展可謂十分落后,就連其首都蒙羅維亞,也毫無亮點,可以說在落后國家中,利比里亞都屬于最落后的檔次。
即便到了1935年,利比里亞依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落后農業國。
要知道這個國家成立的時間比東非都要早幾十年,從1847年算起來,利比里亞歷史就差二十多年,就能成為一個百年“古國”。
不過這也好理解,作為一個美式民主國家,一直到現在1930年,利比里亞還在搞奴隸貿易,這在全世界都是極為罕見的。
在1930年以前,利比里亞政府官員經常與外國種植園主勾結,將本國公民,主要來自內陸土著部落,以契約勞工的名義輸出到西屬殖民地費爾南多波島,也就是現在的西屬幾內亞,和周邊的法屬殖民地種植園當做勞工。
這些勞工在實際工作中遭受了堪比奴隸制的非人待遇,包括綁架、欺騙、殘酷的體罰和極高的死亡率。
利比里亞就和美國一樣,存在嚴重的種族壓迫問題,來自于美國的美國裔利比里亞黑人,將自己視為人上人,他們對內陸的本土非洲土著,實行殘酷的剝削統治。
這甚至在1930年,引發了國際丑聞,不過,當時美國人將這件事壓了下去。
美國人對利比里亞的重視,毫無疑問釋放了一個信號,那就是過夠了好日子的美國裔利比里亞黑人,將迎來更好的日子!
至于他們在利比里亞國內的一系列胡作非為,還有累累罪行,有了美國支持后,國際社會基本也不再提及。
這并非妄言,前世利比里亞在1930年,其國內的嚴重種族壓迫問題,就受到了國際聯盟的關注和調查,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使利比里亞陷入了空前的孤立和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