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東非在西非方向都沒有太多動作,在西非唯一的殖民地就是從德國手里買過來的多哥蘭。
東非在西非擴張如此緩慢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東非戰略上的選擇,在1935年以前,東非主要攻略的區域有兩個,也就是常說的南洋還有南美。
而時間進入三十年代以后,東非在南洋和南美的優勢基本已經確立,也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所以才有開始調轉槍頭,攻略其他區域。
非洲西北部地區,是世界重要的資源富集區域,它的石油,在世界能源礦產中占據重要地位,有尼日利亞這種石油潛力驚人的地區,其他具備石油開發潛力的地區也很多,比如尼日爾,毛尼塔尼亞等。
其次,是非洲西北部的鐵礦,幾內亞,毛尼塔尼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科特迪瓦都有巨大發展潛力,不僅儲量大,并且礦石質量高。
雖然說,東非并不缺乏鐵礦石,但如果未來能夠掌握非洲西北部的鐵礦資源,將進一步提升東非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最后是非洲西北部的鋁土礦資源,對東非西海岸電解鋁產業發展尤其重要。
東非西海岸,因為剛果河等河流的存在,是東非水電潛力最大的區域。
如果能將安哥拉北部,加蓬,喀麥隆等地的水電和非洲西北部的鋁土礦結合,就能極大鞏固東非鋁業在世界上的地位。
當然,非洲西北部還有一個條件對東非頗具吸引力,那就是這些資源國基本分布在大西洋沿岸,通過海運的極低成本,西非就有可能成為未來東非最穩定,安全和可靠的原材料供應地。
而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東非海軍把勢力徹底在非洲西北部沿海鋪開,把歐洲勢力趕出去,并且防止美國人滲透過來。
所以,達赫拉港的建設,就顯得極為重要。
東非,萊茵市。
恩斯特指著非洲西北部沿海的地圖,對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達赫拉港建成后,帝國海軍對南大西洋的控制力將進一步加強。”
“以達赫拉為中心,帝國就能加強對北半球勢力,尤其是歐洲國家的監視,歐洲諸國的船只前往非洲西北部,大多數要優先選擇經過西北部沿海海域。”
“本來,我們當初最想獲得的是佛得角群島,或者其他沿線港灣,可惜葡萄牙等國家并不給我們這個機會。”
佛得角有“大西洋的十字路口”之稱,恰好處在歐洲、非洲和美洲三大洲的航路交匯點。
這個位置使其成為控制大西洋南北和東西航線的關鍵節點。
是連接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歐洲與南美、北美與非洲的重要中轉站。
許多跨洋航線,尤其是從南美洲繞好望角前往歐洲或亞洲的船只,都會經過佛得角附近海域。
同時,當地還是理想的“空中加油站”,能起到類似格陵蘭島、冰島連接歐洲,北美空中航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