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赫拉并非殖民地,而是東非花了四萬萊茵盾買過來的土地,這一點很重要,東非能夠自由決定對這里的處置,同時獲得了達赫拉,東非還能參與到未來非洲西北部海洋權益的開發。
而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未來東非漁民能夠理直氣壯的參與到西北非漁場的捕撈活動中。
現在世界的四大漁場是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北海漁場和秘魯漁場。
但是到了21世紀,傳統四大漁場因為過度捕撈,生態破壞等問題,排名就發生了重大變化。
其中,紐芬蘭漁場直接崩潰,名存實亡,而北海道漁場和北海漁場也跌入區域性重要漁場行列,艱難恢復。
而在21世紀的新四大世界漁場,分別就是始終堅挺的秘魯漁場,然后是西北非漁場,西南非漁場,美國加利福利亞漁場,三個后起之秀。
這四大漁場和世界上的四個沿海寒流有關,秘魯漁場對應秘魯寒流,西北非漁場對應加那利寒流,西南非漁場對應本格拉寒流,美國加利福尼亞漁場對應加利福尼亞寒流。
21世紀的四大漁場中,西南非漁場也剛好在東非西南沿海,和南非共享,這也是東非海洋漁業最發達的區域。
除此外,東非東海岸還有索馬里漁場,但是索馬里規模達不到世界漁場第一梯隊,更重要的是這個漁場只是一個季節性漁場。
近些年以來,隨著東非經濟和物流業的發展,市場對海洋漁業資源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
東非本身是一個人口兩億的超級大國,所以能夠獲得新的漁業資源產地,對東非來說,并不是一件小事。
所以,能夠通過達赫拉,加強東非對未來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西北非漁場的控制,這很劃算。
這就等于未來東非同時坐擁兩個世界級漁場,也就是西南非和西北非漁場,從而推動東非海洋捕撈業的發展。
除了海洋漁業以外,在達赫拉沿海也可能存在油氣資源,不過,這就不是很明確了,東非目前也不太關注這一點。
臺爾曼說道:“那些租借的港口,哪怕條約簽訂很久,未來也會面臨被收回的風險,而達赫拉就完全不用擔心這種情況的發生。”
“這里本身就是帝國的合法領土,同時也不可能存在脫離帝國的離心力。”
臺爾曼這完全是一句廢話,畢竟達赫拉根本就沒有本地人口,周邊也沒有大型聚落生活,而且,達赫拉資源匱乏,幾乎所有資源和補給都依賴東非國內的支持,就比如食物和各種設備,能源等等。
克里斯汀在聽完他的話后,說道:“你說的確實有一些道理,不過想要維持達赫拉,我們肯定要付出比美國更高的成本,尤其是初期建設上。”
“達赫拉灣我見過,沒有任何可以利用的港口設施,東非光是想建設一個能夠停泊軍艦的港口,就要花費不少力氣。”
“遠不如獲取其他可現成利用的港口方便,不過也正如你所說,北方國家根本不可能讓我們輕易獲得這樣的地方。”
北方國家,其實也就是東方國家常說的西方國家,而東非因為位置的原因,偶爾也會用北方國家來指代歐美列強勢力。
臺爾曼說:“其實,現在帝國在海外的軍事基地,大多數位置都不算太好,不過,這對帝國而言,并不是太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