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皇儲也說道:“西班牙和葡萄牙,只要他們不完全倒向歐洲其他陣營,對東非的影響就不大,不過,佛朗哥這個人還是存疑的。”
也無怪乎他這么想,畢竟佛朗哥確實倚仗西班牙的極端民主義政黨,在他沒有真正上臺前,誰敢保證他不會是下一個阿道夫。
恩斯特說道:“佛朗哥確實需要西班牙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的支持,但這并不意味他本身就是極端民族主義分子,至少可以說不完全是。”
“而且,就算他真的是極端民主義分子,我們和歐洲之間的聯系,也繞不開西班牙這個國家。”
“所以對西班牙,我們可以復制對待意大利的態度,這兩個國家本來就和東非沒有利益上的沖突,也對東非形不成威脅。”
“同時,鑒于現在的經濟形勢,和西班牙合作,也能讓我們更加方便的繞開歐洲一些國家的關稅限制。”
意大利好歹是新晉列強,輕工業領域在歐洲還算比較知名,而西班牙的工業發展,整體上在歐洲就已經相對滯后了。
而正是因為工業上的落后,這也讓歐洲其他國家在對西班牙的貿易中,不會過于嚴苛,限制西班牙工業品的流入,東非可以利用這一點,通過西班牙來擴大東非對西歐的貿易規模。
……
1935年9月4日。
東非對北方的行政區劃做出了一次調整,這次調整主要涉及到阿贊德高原地區以及周邊,算是一個比較大的調動。
在萊茵市,弗里德里希皇儲主持的工作會議上,他對東非官員們說道:“這次行政區劃調整,主要涉及一個問題,那就是整合當地的資源,以更好適應未來北非鐵路開通后,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
今年年底,北非鐵路就要完工,這也意味著這條新的東非到歐洲的商路被激活。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原本東非境內的鐵路沿線行政區劃,就成了阻礙。
“長期以來,包括整個阿贊德高原區域,都屬于帝國經濟最落后的地區之一,當地的四個省份,也成為北方經濟中的洼地。”
“帝國北部本身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發展水平就相對滯后,所以,提振阿贊德高原區域經濟,已經成為了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近些年來隨著東非對南方還有大湖區等地的政策傾斜,兩地經濟已經有了很大起色,而這就讓東非北部經濟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北方已經事實上成為了東非區域經濟水桶的最后一塊短板。
弗里德里希皇儲接著說道:“而阿贊德高原,本身就是帝國北方經濟格局中的關鍵節點,如果能夠將當地發展起來,就能夠打通北方經濟和交通發展的任督二脈,從而形成一條新的經濟分布帶,銜接印度洋和大西洋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