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原本阿贊德地區的四個省份,就變成三個,且呈現出三足鼎立的趨勢。
弗里德里希皇儲接著說:“新的阿贊德省,主要對接和南德意志王國,以及西非方向的貿易,而巴伐利亞省接入北非鐵路,成為北方地區新的經濟樞紐。”
“巴伐利亞省后續交通的布局,將調整為大湖區和歐洲貿易的中間環節,”
大湖區能夠支撐其和歐洲的大規模貿易,激活北非鐵路的潛力,所以為了方便后續大湖區和北非的對接,新的巴伐利亞省,就成為了最佳選擇。
同時,這樣也可以整合原本巴伐利亞省和東阿贊德省的大部分資源,減少行政上的開支,推動當地產業鏈的發展和延伸。
“新阿贊德省和巴伐利亞省的重組合并,除了更有利于加強帝國對西非,北非,歐洲的貿易以外,同時,也有利于帝國在北部環境治理,水資源分配等問題上更加有利于統籌。”
阿贊德地區北部氣候是比較干旱的,所以本身水資源問題就比較突出,而現在,將東阿贊德省的西北部和西阿贊德省合并,本身就是為了緩解這個問題。
就比如原本北部的奧克河,原本東阿贊德省和西阿贊德省就各占一部分,現在河流沿岸都劃入一個行政區內,就避免了兩省關于用水量的爭端。
同時,奧克河作為沙里河的重要支流,也方便東非和南德意志王國之間水資源的協調。
沙里河對于南德意志王國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其下游流域范圍內,可以說是南德意志王國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一直延伸到乍得湖。
但是,沙里河的上游卻掌握在東非手中,原本上游的奧克河,被兩個省份管轄,東非要和南德意志王國協調水資源的調度,就必須考慮這兩個省的想法,現在只需要一個阿贊德省就減少了扯皮的時間,提高了效率。
除此外,對于區域河流還有環境治理上,一個省也更加方便,有利于維持政策統一性,消除行政上的壁壘。
當然,省份合并自然也會受到阻力,畢竟人員安置還有過渡期的陣痛,都必須考慮在內。
不過此前已經說過,阿贊德地區本身就是東非經濟洼地中的洼地,所以,想要推動當地行政區劃調整,對于東非而言阻力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弗里德里希說道:“未來阿贊德三省,我的期望是能夠成為北非,歐洲,西非還有國內貿易的一個綜合性樞紐,借助這種區位上的優勢,補齊帝國經濟版圖的最后短板,助力北方經濟上追趕其他區域,至少不要掉隊太多。”
通過弗里德里希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東非對現在阿贊德地區的行政區劃調整,很大程度上是是為了促進東非國內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不過,東非北方的上限放在那里,就算東非大力支持,也不可能讓其真的超過其他東非經濟發達地區。
所以,當地經濟的發展戰略,并不一定要追求和國內其他地區看齊,而是因地制宜,把自己應該發揮出來的優勢發揮出來即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