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萊蒙回復著說:“對于這一點我們當然持歡迎態度,畢竟兩國經濟本身融合度就很高,而南德意志王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在人口經濟上也有了一定規模,對接北非鐵路后,對于南德意志東南地區絕對是利好的。”
雖然南德意志王國在國土上是一個大國,甚至接近兩百萬平方公里,但是,因為環境和水源的原因,其人口分布十分不均衡,其國土大部分區域,都是沙漠和極為干旱的區域,人口和城市九成以上生活在南部。
在1935年,南德意志王國總人口大約五百八十萬,而其中接近四百萬就生活在沙里河到乍得湖這片區域,也就是南德意志王國的東南地區。
這是一個很好的成績,畢竟在非洲人口超過五百萬的國家和地區并不算多。
在1935年,非洲國家人口排名中,除了南德意志王國以外,可以確定超過五百萬的國家,也就只有東非,埃及,英屬尼日利亞,阿比西尼亞,阿爾及利亞,這五個國家和地區。
至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缺乏可靠的數據,亦或者比較割裂,就比如摩洛哥,就分為法屬摩洛哥,西屬摩洛哥還有一個所謂的國際區,如果摩洛哥完全統一,人口可能也就和南德意志王國相當。
除了這些國家和地區以外,其他國家和殖民地人口,有幾十萬的,一兩百萬的,還有三四百萬的,但是真正超過五百萬的大概率沒有。
現在南德意志的人口,放在整個非洲來說都不算低的,但是南德意志王國才建國多少年,和那些國家根本沒有可比性。
如果考核非洲各國的綜合實力的話,南德意志王國更是能擠進前三,其國力和埃及相當,但是埃及的人口是南德意志王國的三倍還多。
埃及人口接近兩千萬,這還包括前世蘇丹的幾百萬人口,因為東非的存在,所以英國加快了埃及和蘇丹的整合。
得益于此,埃及現在穩坐非洲第三人口大國地位,僅次于東非還有英屬尼日利亞。
除了人口優勢以外,埃及對比南德意志王國還有許多優勢,就比如埃及開發歷史悠久,且現代化進程更早,在阿里時代,埃及就已經初步進行了現代化嘗試,只不過后來被英法打斷。
但是不管怎么說,埃及在南德意志王國成立初期,資本和底蘊遠比后者深厚。
南德意志王國發展到今天,固然有外部的幫助,包括東非,羅馬尼亞還有錫格馬林根,但是東非對南德意志王國更多是持放養態度,主要支持更多是保障其軍事安全,提供一些經濟上的優惠政策。
而羅馬尼亞雖然王室也是錫格馬林根成員,可羅馬尼亞并不是王室說了算,加上距離遠,對南德意志王國的幫助更有限。
至于錫格馬林根親王國,這是南德意志王國王室的祖地,但是早在普魯士時期,就和黑興根一樣,名存實亡了,且體量太小,難以支持大規模的殖民活動。
因此,現在南德意志王國能從一塊東非提供的殖民地,變成一個中等規模國家,是十分不易的。
威廉二世說道:“雖然說,現在南德意志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往西,但是,東南部作為主要的財稅來源地,和東非合作,對接東非市場,顯然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