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自從到東非以來,沒有出現過水土不服的,可能更多的是在奧匈帝國時走動的地方多,尤其是經常隨軍隊風餐露宿,耐力更強。
聽到兩人都沒有身體上的不適,約塔爾總督松了一口氣:“那就好,在非洲水土不服是容易出大問題的,尤其是西非這個地方。”
“西非本身醫療水平極度落后,有時候一些小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就有可能奪走脆弱的生命。”
“接下來兩位前往各自的領地,也要多注意衛生和環境問題,如果得了病,最好馬上到洛美來,這里有整個多哥蘭,甚至是整個西非最好的醫院。”
“不過能夠保持健康最好,我們東非有一本《衛生防疫指南》,這本書就是帝國幾十年積累經驗,最適合非洲大部分地區關于衛生和防疫問題的書籍。”
“等到了總督府,我可以親自送你們兩本,相信對你們建設自己的領地,能夠有所幫助。”
雖然哈布斯堡君主國和新奧地利王國已經準備成立,但是,這兩個地方還是更像領地,而不是國家,所以約塔爾總督才這么說。
至少也要等以后兩國的框架搭起來后,才能初步具備國家雛形,至于現在,連兩國的君主都還沒有抵達封地,自然更構不成成為獨立國家的條件。
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哈布斯堡君主國和新奧地利王國,也不會出現在國家名單里,而是繼續以東非多哥蘭北部領土的名義發展。
這本身是為了維護兩國的安全,他們現在還沒有獨立發展的能力。
卡爾皇儲對約塔爾總督再次表達了感謝,然后他問道:“約塔爾總督,接下來我和斐迪南,將各自前往自己的領地,不知道有什么細節,你能不能給我們說一說?”
對于他的要求,約塔爾總督自然不會拒絕:“卡爾皇儲,對于你們后續前往領地的發展,我建議可以直接復制我們多哥蘭的治理模式。”
“多哥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也總結了不少經驗教訓,對產業進行了很多適應當地情況的調整。”
“卡爾皇儲將要前往的納蒂廷古,倒是還好,那里本身發展不算差,各種基礎設施也相對完善,所以,卡爾皇儲到了納蒂廷古,完全可以直接延續很多東非遺留的政策和機構。”
“而斐迪南大公的目的地,達龐鎮基礎就差了很多,人口甚至不到一千人,產業也不清晰,后續遇到問題,可以直接我們聯系。”
“不管達龐鎮還是納蒂廷古,都有電報和電話線路,直通洛美,所以交流還是很方便的。”
“你們到了殖民地后,應該優先發展一種主要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我建議經濟作物選擇棉花,納蒂廷古本身棉花種植就得到了一定的推廣,所以棉花種植更容易發展起來。”
“達龐的情況也差不多,當然,糧食作物選擇應該多樣化一點,畢竟多哥蘭并不像歐洲一樣風調雨順,容易受到自然災害影響,所以,想要保證糧食安全,就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你們可以優先選擇玉米和粟這兩耐旱作物,玉米在多哥蘭容易種植,且產量也高,而粟能適應極端氣候變化,不容易絕收,關鍵時候能夠成為救命糧。”
東非早期就喜歡種植粟,也就是小米,畢竟這種作物耐旱,耐貧瘠,在早期東非水利設施尤其不發達,甚至為零的時候,粟就成了最適合的糧食作物之一。
當然,后續隨著東非農業不斷進步還有社會發展,小麥,水稻等就成了東非最重要的糧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