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帝國必須保證北方的軍事優勢,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蘇聯可以通過扶持古巴,讓美國的后院起火,美國可以扶持阿富汗和蘇聯打擂臺,也可以扶持日本,菲律賓圍堵遠東帝國。
同理,未來東非的潛在敵人,也就是其他超級大國,美國,德國,蘇聯,英國和法國,也可以扶持北非地區的阿拉伯教勢力和東非對抗。
關于這一點,陶爾斐斯就列舉了一個典型案例:“英國人就是這么做的,自從東非成為非洲霸主以來,英國就對埃及進行了一系列軍事上的扶持,兩國的政治高層,甚至形成了一種默契的軍事聯盟,共同應對帝國給他們造成的壓力。”
別看埃及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埃及政府其實和英國穿一條褲子,相較于英國趴在埃及人身上吸血,他們更認為東非會把埃及吃的骨頭不剩。
這其實就是一種類似“遠交近攻”的心態,而長期的歷史也證明了英國確實不會對埃及的存亡形成致命危險,反而出于利益考慮,英國甚至會扶持他們在埃及的利益代言人,而這種人在埃及的統治階層占據絕對多數。
陶爾斐斯接著說道:“這還僅僅是英國,自19世紀末以來,英國就在不斷衰落,所以英國在對抗東非的過程中,更多選擇防御性策略,而不是主動進攻。”
“可如果是美國,德國還有蘇聯這些國家,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
“他們可以給予北非阿拉伯教勢力更多實質性的支持和軍事援助,來遏制帝國的發展和擴張。”
“同時,配合阿拉伯教世界的整體性,就有可能在未來給帝國造成很大麻煩。”
對于陶爾斐斯的擔憂,恩斯特是很認同的,別看阿拉伯教世界前世的表現十分糟糕,可是他們至少還能明面上攪和在一起。
甚至,如果不是外部勢力的干預,前世埃及的納賽爾是極有可能把阿拉伯教國家聯合起來的,形成一個阿拉伯教統一國家。
當時的阿拉伯教國家有一大堆納賽爾的信徒和擁躉,且多為阿拉伯教國家的青壯派,這股力量如果被納賽爾聯合組織起來,有六成以上的概率形成一個地跨阿拉伯半島和北非的阿拉伯教強大國家。
至于說阿拉伯教世界在對抗以色列中的拉胯表現,并不足以證明這股力量就不可怕。
畢竟以色列背只是一個“金牌打手”,它的背后站著整個西方世界,甚至早期美國和蘇聯都為其站臺。
而且,在以色列和阿拉伯教國家的對抗中,西方世界一直在對阿拉伯教國家內部進行挑撥離間,針對性打壓,從而讓阿拉伯教世界無法出現一個主導性力量。
西方世界的陰謀很成功,可是代價并不小,畢竟西方和阿拉伯教世界的對抗已經維持了上千年,即便工業時代,西方實力全面超越阿拉伯教世界之后,近一百年也沒看到西方徹底把這個集團徹底分裂和消滅掉。
而一旦西方放松對阿拉伯教世界的壓制,會出現什么局面?
結果可想而知,阿拉伯教世界必然會迅速完成內部整合,出現一個主導者,所以,東非絕對不能放松對阿拉伯教世界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