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1日。
萊茵市。
在經過多輪會議和修改,東非的第八個五年經濟發展規劃正式出爐,這次規劃明確了東非向第三次技術革命沖擊的大方向。
涉及到諸多方面,能源方面,新能源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包括核能,風電,光電,電池等。交通領域,航空業是重點發展方向,還有高速鐵路研發。信息技術,如計算機,半導體材料,集成電路等等。
八五規劃的出臺時間明顯比往年要晚一段時間,而這也正說明了東非在世界經濟中的轉變,由過去的學習和追趕者,向獨立摸索和引領者過渡。
并且,這次八五規劃和以往,有著顯著的區別,那就是將科技研發創新放在了首位,過去東非經濟計劃,更多的是把產業放在首位。
東非在八五期間提出的許多概念和前沿技術,東非現在都還沒有突破和應用,自然也談不上相關產業的發展壯大。
……
東非,馬普托。
作為帝國南方的第一大城市,馬普托近些年來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已經成為東非南方第一大綜合性城市,在1932年,邁入東非十七座大城市行列,人口過百萬。
而原本的南方第一大城市,新漢堡港市,則因為港口條件的原因,在產業上被馬普托超越。
在近十幾年時間里,東非南方是帝國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所以馬普托也因此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成為南非高原,南方沿海,以及平原省等地方的主要出海通道。
港口和物流發展更快,加速了人口和產業向馬普托的匯聚,同時馬普托的發展也受到了東非對外貿易線路改變的影響,尤其是對巽他海峽和澳大利亞航線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在這種發展的大背景下,馬普托的造船業也收獲頗豐,截止到三十年代初,馬普托已經成為東非新的造船業中心,也是東非南方唯一的船舶制造業基地。
而在1935年,馬普托第一造船廠,就接到了海軍的訂單。
“這就是我們造船廠正在建造的航母,它的排水量設計是五萬多噸,這也是帝國當前在建的最大航母。”
在1936年2月初,馬普托造船廠的廠長沙勒和海軍人員們介紹著眼前的龐然大物。
海軍準將波多爾問道:“沙勒廠長,你們預計這艘航母能夠多久完工?”
沙勒回答道:“按照我們和海軍的約定,這艘航母要在四年內完工,我們開始建設的時間是去年的六月份,想要徹底完工,估計要等到三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