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像一個地區的工資一樣,即便得到了普遍提高,卻未必就真是福利,商人會摸清當地購買力后,把他們的商品價格也漲上來。
恩斯特說道:“就像我們萊茵市,雖然收入水平在全國算第一梯隊,可物價也在第一梯隊,可是隔壁新法蘭克福的同一種商品,價格可能就更低。”
“所以,海軍現在建造更多的軍艦,絕對比戰時再臨時抱佛腳,成本更低。”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未來帝國會加入戰爭中,否則維持龐大的艦隊就會得不償失。”
對于東非是否會加入戰爭,弗里德里希皇儲不敢打包票,可心里也是基本斷定是大概率事件。
他說道:“這樣一看,帝國現在把海軍的實力提升上來,確實更加重要,而且,除了海軍主力作戰艦數量提升以外,海軍人員的培養,也要加大投入。”
“新增加五支航母編隊,人員也要大量增加,并且想要確保他們的戰斗力,就要提前訓練。”
恩斯特點點頭說:“海軍人員的訓練,可以立刻執行,現在軍隊的技術性大大提升,不管海軍,還是空軍和陸軍皆是如此,尤其是海軍和空軍兩個技術性兵種,人員培養的難度更大且周期更長。”
“不過,相較于海軍,帝國空軍和陸軍人才培養上,我們的條件更加成熟,只要操作得當,其他國家就很難摸清我們的底細。”
“海軍軍艦體量大,且分布在沿海,實戰訓練也需要出海,很容易被其他國家探查到,這也是我此前,對海軍主力軍艦建造持謹慎態度的主要原因。”
“而空軍和陸軍,我們完全可以在帝國的內陸完成擴張和訓練任務,并且通過軍事禁區的劃分,就算我國普通人都很難察覺具體的發展情況。”
東非國土面積廣闊,并且有大量遠離人口密集區的地方,可以成為東非的軍事區域,從而讓其他國家情報人員,很難搞清楚東非空軍和陸軍的虛實。
這一點上,蘇聯能做的比東非更好,畢竟蘇聯的國土面積比東非更大,且更加地廣人稀,所以,想搞清楚蘇聯的軍事工業部署,對于其他國家情報人員來講,難度是很大的。
更別說蘇聯對人口的管控力度也比東非要嚴格,東非作為自由市場國家,人員流動性很強,而蘇聯的人員流動性就差許多。
同時,蘇聯還有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契卡”,這讓蘇聯的情報獲取工作更加難以開展。當然,除了蘇聯以外,在軍事保密性上做的最好的國家,東非應該能排的上號。
弗里德里希皇儲分析著說:“現在各個主要世界大國,都在按照各自未來的戰略規劃發展軍隊,不過,軍事保密工作做的最好的三個國家,應該就是蘇聯,日本和我們。”
“蘇聯的很多軍事工業數據和軍隊內部情況,基本很難獲取,除了蘇聯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外,現在蘇聯的政治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如果不是為了發展工業,想從蘇聯獲取情報的可能性只會更小。”
因為被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世界“包圍”的原因,蘇聯的政治和社會是比較封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