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過完上元節,你就去金陵。”過完上元節,朝廷就恢復如常,到時候就要忙著科舉考試一事。
趙曜見皇帝答應了,滿臉歡喜的說道“謝父皇。”
“孟老先生的身子不好,你去了不要給他添麻煩,知道嗎”
趙曜忙舉起手發誓道“父皇放心,我絕對不會給孟老先生添麻煩的。”
離上元節還早著,皇帝沒有在此事上多跟趙曜說些什么,畢竟現在說了,等過段時間,小兒子就會拋之腦后。
“科舉考試一事,出了東暖閣,不許再跟別人說,知道嗎”
趙曜乖順地點了點頭說“知道了。”
“老四和老八都不能說。”皇帝的神情忽然變得有些嚴肅,“出了東暖閣,你就把科舉考試一事忘了。”
趙曜明白皇帝的意思,一臉乖巧地說道“我現在就忘了。”
皇帝被小兒子這句話逗笑了。他夾起一塊肉放進小兒子的碗里,寵溺地笑罵道“鬼機靈。”
“對了,父皇,我忘了說,除了科舉考試,還可以弄武舉考試,這樣就能為選拔將士。”差點忘記武舉考試,幸好現在想了起來。“有人喜歡讀書,那肯定有人不喜歡讀書。舉辦武舉考試,可以讓那些不喜歡讀書,或者讀書不好的人參加,這樣他們就能多了一條改變命運的路。”當然,武舉考試的最大作用,是破除勛貴或者世家壟斷軍營。
皇帝聽到這話,立馬來了興趣。
“詳細地說說。”
接下來,趙曜邊用膳,邊跟皇帝說武舉考試一事。當然,武舉考試不能只考武功或者騎射方面的內容,也要讓考生們考四書五經的內容。不過,武舉考生考四書五經不要那么難。
皇帝聽后,覺得趙曜這個提議非常好。如今大周基本上太平了,不會再輕易發生戰事。將士們不打仗的話,就沒法立功。不立功就很難升職,但是有了武舉考試,可以讓將士們有機會升職,這對將士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說到武舉考試,趙曜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情。
“父皇,你有沒有想過開辦軍校啊”
“軍校”皇帝第一次聽說這個詞,他微微挑了挑眉梢,問,“你是說將士的書院”
“對,你看文人有專門的書院讀書,但是卻沒有專門的書院教百姓怎么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
“入了軍營,自然知道怎么做一名士兵。”皇帝不覺得當兵還需要專門的書院教導。
“父皇,軍營里的士兵是不是良莠不齊”趙曜覺得皇帝這個想法不對,“父皇,像你和宋叔叔他們當初不也是跟在皇爺爺他們身邊學習怎么打仗的么。皇爺爺他們當初打仗,不是自己過河摸石頭學會的么。我想皇爺爺他們當年打仗的時候吃過不少虧。如果那個時候有人教導皇爺爺他們怎么打仗,皇爺爺他們是不是能少走彎路,少吃一點虧。”
皇帝聞言,心里大概明白小兒子的意思。
“你繼續說。”
“父皇,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情啊”
皇帝面露疑惑地問道“什么事情”
“大周現在基本上沒有亂軍,也就是說天下太平了,不太需要將士上戰場打仗,那你有沒有想過怎么安置好將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