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珠作為堅定但沒忘記謙遜二字咋寫的穿越者,深知自己不是來這大明第一海港走秀的。
所以只開了一句英語后,她就露出有些赧然的神情,向同樣面帶詫異的劉公公道“海珠和松江的傳道士學了點皮毛番話,再多就不會了。”
萬沒料到,劉時敏迅速收了異色,樂呵呵地與包括海澄知縣在內的一眾官員,得意道“要不怎么說江南人杰地靈呢,你們這小老鄉,在蘇松地界混了一年,都曉得紅夷人在海上開出個東印度商社了。”
這回,輪到鄭海珠結結實實吃了一驚。
劉時敏也聽得懂英語
而且還知道自己與荷蘭商人說的是東印度公司
無非,此時的漢話里還沒有“公司”這個詞,所以劉公公將“any”等同于“商社”。
見鄭海珠剎那間的反應,劉時敏抿嘴道“小丫頭,咱家的蘇州府,比你們松江府,離南京近,泰西人傳教士更多。咱家給萬歲爺賣絲貨給番人,不學點兒番話,豈非好比馬將軍領兵上戰場,卻識不得新花樣兒的火器”
鄭海珠聞言,不免感慨,都說大明的太監是歷代文化水平最高的,果然如此。
而這個劉時敏,也如史料記載的那樣,是學霸中的學霸,難得還和徐光啟一樣,沒有排斥西學和洋文。
一旁的馬祥麟也應景地笑笑,心里自然明白,劉公公熟悉海外風云的真正原因。
劉時敏今日,本也打算用些微見識,壓一壓剛開始在東南沿海占地盤的紅夷人,見鄭海珠替自己先放了一箭,便也適可而止,拍拍滿臉寫著“你們還需要小人嗎”的牙行通譯,和藹道“老阿哥,咱家也和這姑娘一樣,會的撒克遜話加弗朗基話不多,還是得有勞你。”
說著,劉時敏一個手勢,鄭海珠、范破虜立刻跟著織造局的吏員婆子們一道,麻利地將一個個刻有“敕”字的樟木箱子打開,抱出各樣絲布好貨。
牙白色、纏繞齊整的生絲。
彩光粼粼的錦、鍛、綾、紬。
絨層細膩、觸之如嬰兒面頰的棉布。
手掌大小、卻能展示滿園春色的蘇繡絹帕。
織物無聲,卻以至純的色彩、至柔的光澤、絕美的圖案和絕佳的手感,生動地告訴這個世界,大明匠人們的手,多么巧,心,多么細。
一時之間,灑滿陽光的院子里,勝過人間花團錦簇,直如天界閬苑仙葩。
經由月港牙行牽線、今日來見劉公公的荷蘭商人頭目,叫古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