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159章撫順保衛戰七
馬祥麟眼前,草坡如海浪一樣高低起伏。
先于皇太極看清他這支冒充蒙古人的明軍之前,馬祥麟已用望遠鏡,看清了對手的牙邊白旗,以及披甲精銳們手持的五花八門的兵器。
一個月前,在張銓主持的軍事會議上,馬祥麟見到了鄭海珠。
與此前的別后重逢不同,這次,馬祥麟頭一回感到了輕松與釋然。
睽違一年,他們二人又都變了許多。
生命之樹上,仿佛添出不少枝椏,長著不同的葉子,開著不同的花,掛著不同的果實。
川軍少帥成為了兵部堂官的乘龍快婿,而鄭姑娘依然是獨木向陽的模樣。
馬祥麟看著鄭海珠。
他比在臺灣時還要清醒。
兩棵樹不會再有結為連理枝的可能,但這兩棵樹,可以與其他參差的秀木一樣,成為防御腥風血雨、狂沙濁浪的森林。
鄭海珠看向他的目光,沒有半分繾綣,卻也不帶一絲生疏。
“祥麟,”即使在眾人面前,她仍舊十分自然地舍棄了“馬將軍”這個稱呼,“我跑了一趟赫圖阿拉后,覺著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和碩貝勒是皇太極,他打撫順時,應會讓皇太極的正白旗跟著自己。正白旗馬戰嫻熟的精銳大概有五千,除去留著守剿、防止葉赫部進攻的,皇太極至少也要帶四千出來。我在赫圖阿拉讓手下探過了,他們的矛和大刀,沒有你們的白桿槍長”
此刻,馬祥麟回憶著鄭海珠給出的每一點信息。
近觀實戰后,信息都一一對上了。
也是頭一次打后金兵的馬祥麟,很快明白,正白旗這些勇士,和努爾哈赤兩黃旗的軍兵一樣,他們就算對馬匹的駕馭再嫻熟,依然更擅長下馬用步弓,以及近身砍殺。
他更有信心了。
馬祥麟命令牙兵打出中軍號令的旗語,鼓點也變了節奏。
他自己,則率先開始加速。
作為一支騎軍的統帥,控制所部的節奏與陣型,至關重要。
馬祥麟和左右十余名牙卒,馳出前營后,五個陣營的川軍白桿兵開始變陣,每營跟著各自的旗手,迅速轉換為長排推進的陣線。
但這陣線,卻不像皇太極的正白旗那樣是略帶弧彎的拉網式。
倘使高明的織工能從空中俯瞰,他一定會驚訝地發現,馬祥麟這支騎兵,就像織機上的飛梭游走于經緯間,變魔術一樣,很快在每一排又幻化出一個個三角形陣容。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換源a,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突前的小旗旗手一人,身后是三人、五人、七人,這十余人的小隊,保持著極為精妙的彼此間距。
每一排有三十個這樣的小隊,彼此隔開僅數步,一共四排,每排前后隔開十步左右。
近兩千人的騎士隊伍,就這樣在碧綠的草原上,形成一幅既壯觀、又精美絕倫的幾何圖景。
兩相比較,皇太極的騎軍陣營,只能算是落筆潦草的三道墨線了。
彼此接近到三百步左右時,馬祥麟迅速地左右轉了兩次身,目光掃過馬頭涌動的陣線,確認所部的將士們變陣完畢。
他倏地提起槍,傾斜成一個帶有號令色彩的角度。
身后的幾十個小旗旗手一看就明白,揮旗示意,將士們開始提速。
片刻前略有些雜散的馬蹄聲,因為速度上去,而逐漸成為節奏均勻又鮮明的轟隆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