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壽潛所說的“炒針”,是時人制作繡花針的必經環節。
鐵絲被截斷、鑿出針眼后,要在鍋中小火炒制,再以松木屑混合細土來蒸。不同繡坊的炒和蒸的火候、用料都不同,皆是順著自家繡娘捏針、施針的習慣。
母親陸氏聽兒子要親自為兒媳炒針,且滿面憧憬,不由一陣歡喜,緩聲兒附和道“希孟對針最是挑剔,你給她炒出一套合用的繡花針,她必會歡喜。阿潛,姆媽覺著,希孟看人的眼光很準。那尹氏好出風頭,什么阿貓阿狗的都去結交,此一回招引來的那幾個惡商,直如土匪強盜一般。”
顧壽潛安靜地聽著。
那次遇襲的翌日,他便去松江府告官,黃尊素親自到山東商會拿人,三個惡商早已跑了。顧壽潛慮及老師董其昌的面子,就此作罷,但心里頭也和母親想的一樣,韓希孟不愿與尹氏交往,如今看來頗有道理。
只聽陸氏喊住去辦事的小廝,又向顧壽潛問道“那個救了你的鐵匠,家中可有女卷我送人家幾套衣裳帕子,一并帶去。”
顧壽潛道“外來的手藝人,就算他心腸不錯,周遭同鄉之類,只怕也良莠不齊。姆媽,吾家不必當親戚似的走動。兒子給他些銀錢掙了,就算謝了他仗義相救之恩了。”
陸氏想想有理,遂也作罷。
半個多時辰后,小廝回來了,向顧壽潛稟道“少爺,杜鐵匠那邊,爐子已燒起來了。小的將定錢給他,他歡喜得不行。”
顧壽潛正給鷹隼大銃、四斤小炮等火器的圖片,謄寫文字注釋,頭也沒抬,澹澹說聲“知道了”。
崇明島,鄭家莊。
相隔三月,第二批五十人左右的遼民,由許三用濠明商社的貨船,送了過來。
此行與許三同來的,還有一位年輕的母親阿亞。
這個在建州女真和漢人手里都受過虐待的葉赫部成員,當初蒙鄭海珠收留,又跟著她跑過一趟赫圖阿拉、參與諜報訓練,猶如獲得新生。
阿亞在遼陽誕下孩子后,休養了一年,吳邦德便安排她到兗州情報站輔助穆棗花。
這一回,阿亞帶著幼兒,從登州上了許三的船,往崇明島來向鄭海珠稟報王府煤礦的情形,并交賬小殿下朱以派送給鄭海珠的煤礦干股的分紅。
鄭海珠特別問了兗州煤礦的抽水事宜。
畢竟,珍妮紡紗機和蒸汽機的發明,是來到大航海時代的穿越者們必定會想到的動作。
而蒸汽機的發明,就來自于為煤礦抽水的需求。
鄭海珠前世并不是工程師,也沒有穿越者的標配金手指,比如可以選擇瓦特答疑的系統。
不過沒關系,這里是晚明,是一個擁有徐光啟、宋應星等科學家的時代,她只要引一引點子,蒸汽機說不定就能像多錠紡紗機一樣,被聰明的土著們琢磨成型。
聽完阿亞對于煤礦的匯報,鄭海珠看了看對面武備庫值守的囤戶,瞇著眼道“阿亞,你在莊子里住上幾個月,幫我留意一個囤戶,看看他是不是有蹊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