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者沒有翻船,挑戰成功
所有人唏噓不已,就像坐過山車一般。
洪志剛一直坐那沒動,他對這個十年未聯系的師弟越來越好奇了。
那雙穩定的手,用十幾秒一束的速度將手術往下推進,這樣,吻合完一根神經僅僅用了四五分鐘而已,三根神經也不過十來分鐘,這已經是一個專熟的手外醫生用外膜縫合法吻合神經的速度了。
洪志剛感嘆,難怪可以大膽使用束膜縫合法。說實話,周圍神經的修復,束膜縫合法的效果遠遠超過外膜縫合法。而一個斷肢再植,如果不考慮功能,只是存活,沒有意義。很多斷肢再植術后的病人,因為肢體沒有功能,成為多余的負擔,最后被迫截肢,將千辛萬苦接上去的肢體拋棄。斷肢再植術后的功能,最關鍵的就是神經損傷的修復了,感覺神經不能恢復,動不動就燙傷、凍傷,時不時破潰形成潰瘍;運動神經不能修復,肢體不能活動,完全是個累贅。
前臂的第二個斷口,也重復之前的順序和方法。
血管越來越來越細,手掌的斷口,吻合掌淺弓和掌深弓的動脈,四條靜脈,十三條肌腱。
這已經不夠刺激了,激蕩不起大家的興趣了,大家都要休息一下,彈幕也相應的減少了很多,似乎都在等待。
到了手指,大家剛剛散開的精氣神,又不得不強行聚集起來。如果說束膜縫合再怎么厲害,也不過在縫合神經而已,難以最終下結論,那么代表顯微外科的核心技術手指血管吻合,此時,開始
彈幕逐漸減少,大家聚氣凝神,生怕錯過任何細節。
“終于等到了手指血管,吻合手指血管了。”
“要不要休息一下,換宋子墨做一會,喘口氣我洗手上臺也可以。”老韓身體朝這邊說。
楊平“還可以堅持,不行我隨時說。”
老韓又繼續關注屏幕,他心里有數。
嬰兒斷指再植都游刃有余,這個成人血管比嬰兒粗幾倍,做起來要輕松很多。老韓擔心的是疲勞,疲勞可以讓人的能力下降。
可能是疲勞,也可能為了將力度控制到最佳,以免給血管壁造成撕扯的力量,楊平的速度減緩一些,宋子墨趁機進入了鏡下術野,開始配臺。
宋子墨深呼吸,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楊平是疲勞的,他是蓄精養銳的。以逸待勞,應該不至于趕不上節奏。
器械和針線猶如有活靈魂的小精靈,在顯微鏡下,它穿來穿去,既保持一定速度,又沒有因為線與血管壁的摩擦力帶動血管過度的牽扯,兩者之間取得了最佳的平衡。
楊平就像一個機器,全身在大腦指揮下,高度協調,哪怕是呼吸,都均勻的可怕。
從老韓的視角,他猶如木雕,從容專注,除了兩只手,其他部位絲紋不動,額頭上也沒有應該出的汗。
此時,即使是天搖地動,估計他也毫不理會,他完全沉浸在另一個世界,屬于他自己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手術就是全部
“完美得令人窒息”
“我懷疑,術者不是一個人,而是一臺尖端的手術機器每一針如此完美,完美到只有機器才可以做到。”
“主刀一直沒有換人”
“這是給紅牛打廣告嗎”
“不,給偉哥”
“終于,助手的手進入了視野。”
“重復一遍,坐標帝都,醫院牛逼值前三,本院排名第一的顯微外科高手,甘拜下風,說這話,可以實名。”
“看清楚,沒有一針是需要修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