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花園碰到的那個阿姨,右膝關節打軟腿的,你給她做的手術”蘇南晨趁機問。
楊平點點頭“今天上午剛做完手術,明天要出院了,怎么,熟人”
蘇南晨說“我的老病人,第二次手術就在我這里做的,做完效果不好,剛才我碰到她,這次癥狀完全解決了。”
楊平沒想到這個病人是他的,病人提到過,第二次手術附一的蘇醫生幫他做的,但是楊平也沒有在意“這個病人是腘肌腱裂孔的條索滑膜帶卡壓引起的,我找到腘肌腱裂孔的滑膜,切除掉,病人的癥狀自然緩解。”
“沒有聽過這個病”蘇南晨問道,以他的淵博學識,居然不知道這個病。
楊平笑笑“我也沒有聽過這個病,在她的磁共振上發現的異常。”
“等下有空我們一起看看磁共振片子”蘇南晨好學。
手術室到了,換鞋子,換衣服,戴口罩帽子。
病人已經擺好體位,俯臥位,和小五已經幫忙消毒鋪單,器械也準備好。
蘇教授、于教授和韓主任三人已經穿上鉛衣,坐在里面聊天。
“南晨,抓緊時間,刷手”蘇教授催促。
“小楊,刷手,給蘇博士配臺。”韓主任吩咐。
兩人穿鉛衣,開始刷手。
楊平和蘇南晨聊得非常投機,他不喜歡那個宋子墨,高冷的,無時無刻不透出一種高傲之氣,拒人千里之外。
楊平不同,身上有一種強大的自信,但是沒有高傲和咄咄逼人之氣。
高手往往是寂寞的,能夠找到對手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青年才俊之間的惺惺相惜,讓蘇南晨對楊平相見恨晚,刷手的時候,兩人一直在聊天,從那個腘肌腱裂孔滑膜條卡壓的病人,再聊到這個病人的穿刺,好像刷手的時間太短,不夠兩個人聊天。
一切都準備好,主刀再一次的核對,開臺,局麻,經皮在棘突植入空間參照定位針,為導航坐標。
蘇醫生的臺姿很好,坐有坐的姿勢,站有站的姿勢,走路有走路的姿勢,吃飯有吃飯的姿勢。
做手術有做手術的姿勢,有人姿勢規范,看起來非常美妙;有人低頭含胸,時而湊近術區去看;還有人扭動身子,不僅難看,還容易污染術區;更有人,一個簡單的骨折,非常用蹩腳的跪式姿勢,不知道是特殊需要,還是第一次做手術。
從蘇醫生的手術風格,可以看出蘇教授平時對他要求嚴格,大單的皺褶被抹平,操作器械要求擺放整齊,按照使用頻率先后排列。
挺胸低頭,雙手距離手術臺合適,動作控制在有限的范圍內。能夠限制在手指的,盡量在手指;需要腕關節協助的,控制在腕關節;即使需要肘關節協助,也是極小的動作。
每一個步驟,標準規范,看起來非常漂亮,手術節奏清晰,步步推進。
導航屏幕的圖像,呈現出三維立體的解剖結構,參照點將器械和解剖結構之間的坐標關系顯示準確,導航指針指示帶著鞘管的穿刺針朝目標精確地前進。
模擬穿刺和精確的導航,加上蘇醫生的天賦和經驗,穿刺一次到位,經過椎弓根,在最佳的位置,突破皮質,骨性通道走完,前面就是目標神經根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