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醫生和學生一起搬凳子給幾位客人坐,然后用一次性杯子泡幾杯茶。
經得值班醫生的允許,陳教授在病房見到他的老病號麥子景,自己給他做了三次手術,第四次手術,心有余而力不足。
看完病人,當聽說楊平只看過一次病人的時候,王院士心里已經按奈不住火氣,臉上明顯不悅。
現在的年輕人這么不負責任嗎,這種高難度高風險的手術,世界第一例,全新的術式,不反復看病人,只看一次,這怎么行。
看到悶悶不樂的王院士,曹教授心里很清楚,他替楊平解釋說“說不定這種病例在楊教授這里,算不了什么呢”
“算不了什么”王院士怎么相信這種話。
如果楊平是他的學生,這種態度,不將他批個狗血噴頭,王院士難解心頭之恨。
居然只看過一次病人,什么態度。
王院士的生氣也不是沒有原因,作為老一輩的專家,對年輕人現在很多職業習慣看不慣,比如過度依賴儀器檢查,對查體的不重視,很多心臟外科醫生連聽診心臟雜音都不過關。
老一輩醫生,不管是心血管內科還是外科,聽診心臟雜音絕對是非常細致,通過聽診器一聽,各種雜音辨別非常準確,通過雜音來判斷心臟哪里出問題,是什么問題,八九不離十。
現在的心臟外科醫生,有些連聽診器都不愿意掛,病人一來,先看彩超、ct等影像資料。
不過年輕醫生也有自己的理由:我根本不需要花時間去練習聽診,能夠有個基本功聽個大概就行,時代不一樣,現在各種檢查手段非常先進,各種檢查一做,心臟哪里有問題一目了然,比起查體不知道準確多少倍,還要花時間練什么查體。
對于看病人的次數,王院士那個時代術前要看很多次,反復看,反復問。
可是現在的醫生也有理由,王院士那時病人沒這么多,當然有時間這么看,現在一天幾臺手術,多的十幾臺,天天這么看病人,哪有時間。
所以醫生也是有代溝的。
曹教授向王院士介紹綜合外科的情況說“我們綜合外科可很了不起,完成的手術都是各科最難的,目前開展的手術有脊柱側彎矯形、上頸椎手術、腦干腫瘤、心臟手術等等。”
王院士皺皺眉頭,這太雜了,第一次聽說醫院設有這種專科。
“偉聰知道的,上次的全主動脈置換急診搶救手術,上至頸動脈,下至股動脈,撕裂非常嚴重,楊教授只用兩個小時完成手術,當時我就在現場,那種手術速度,真的我一輩子沒見過,世界上怎么還有這么快的手。”
“要不是老師您親口說出來,我真不敢相信。”
“我沒來之前,聽說楊教授就已經開展很多心臟手術。”
“他師從哪個教授的門下”
王院士聽這么多贊美楊平的話,突然問道。
師從誰得門下
曹教授這下接不上話,因為他不知道,也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現在腦海里才開始臨時思考這個問題。
楊平以前搞骨科的,是韓建功的博士,韓建功搞創傷骨科的,然后
不對呀,這么算來,楊平是骨科博士,那他在哪里學的心臟外科,又在誰的門下學的心臟外科“這是誰的學生,我怎么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最近才聽你提起。”王院士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不知道誰這么好運氣,有個這么好的學生。
按照年齡推算,楊平應該是王院士徒孫一輩,可是圈子就這么大,這么優秀的人物,怎么從來沒聽說過呢,感覺突然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