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個病例的手術怎么做呢按照標準的手術流程,分三步走”
宋子墨在電子黑板上寫下一二三,這個病例的an手術比起當年創始人的雛形手術,要復雜很多,要考慮的因素多很多。
在講課的時候,宋子墨觀察到示教室的后門不時有人陸陸續續進來,因為已經沒有座位,他們就隨便在最后一排擠個位置站著。
因為大家都是面向講臺,沒有人會注意后來的觀眾,但是宋子墨作為講者,他面對這整個示教室,他清清楚楚看后面進來哪些人。
李澤會,他回到美國剛剛落地不久,從微信群里看到這個病例,然后他決定又買機票返回中國,要不是持有可以多次往返中國的學術交流簽證,李澤會絕不會這么方便。
而他的師兄現在還卡在簽證,如果他的師兄知道還有這些病例,一定會哭暈在廁所。
緊接著,宋子墨看到夏書領進王院士、陳教授、辛主任,他們全部又返回三博醫院,他們也是打聽到今天綜合外科討論這個病例,所以急匆匆地在此來到三博醫院。
綜合外科的科室病例討論,居然無意之間演變成一場頂尖心臟外科專家的會議。
“其實,對于治療這個病例的an手術,我們會場有一位老前輩比我更有發言權,他是我國第一個開展an手術的醫生,是我國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方面的權威專家。”宋子墨決定邀請王院士來講an手術,也讓大家一睹院士風采。
王院士居然站在后面,他聽出宋子墨說的是自己,趕忙擺手,有點不好意思。
如果要評上年度最沒架子的院士,那一定是王院士,他根本沒有把自己當做院士,只是當做一個普通的醫生來旁聽。
這時楊平也往后面看,看到了王院士,忙把小五叫過來,讓他給客人們安排座位。
“有請我們帝都阜外醫院的王教授”
宋子墨鼓掌,然后走下講臺去跟王院士握手。
大家根本沒反應過來,臥槽,還有院士夾在里面聽課,所有人的目光跟著宋子墨的目光聚焦過去,看到一個老教授,正和宋子墨握手。
有人認識,但是大多數不認識。
其實醫生的圈子很小,即使全國知名的專家,也僅僅限于同專業的醫生認識,大家畢竟一起開學術會,經常在講臺上見到專家,如果很少參加學術會的醫生,即使同專業的,照樣不認識行業內的大佬。
王院士平易近人,他一點也沒有院士架子,拿著話筒,像個普通老師,走上講臺,然后楊平上前跟他握手。
“這是院士”
怎么還有院士夾在里面聽課,會場群情激動,綜合外科真是讓人看不懂,不就是科里的病例討論嗎,怎么還有院士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