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主任將聲門旁間隙分離清楚后,發現左側環杓肌已經明顯萎縮,他從左環甲關節后方對左側喉返神經進行逆行分離,逆行分離就是逆著神經行走的方向分離。
分離一段之后,發現喉返神經明顯變細,并在距離環甲關節25厘米的地方,喉返神經被疤痕卡壓,卡壓十分嚴重。
難怪患者的癥狀比單側的喉返神經損傷要重很多,已經明顯影響呼吸,現在可以解釋清楚了。
一側喉返神經斷裂,另一側喉返神經卡壓,等于兩側的喉返神經都損傷,左側的喉返神經卡壓這么嚴重,如果不及時處理,一段時間之后,左側喉返神經神經也會完全失用。
如果右側真的缺損8厘米,這個手術還真不好做,難怪姓錢的自己都不愿意接手,推三阻四的。
“左側松解就可以吧”
方主任征求楊平的意見,關鍵時候,還是要請示的。
你切開神經外膜看看,應該還沒有變性,松解后可以恢復。”
楊平指導方主任。
方主任小心翼翼地切開神經的外膜,嗯,里面的束膜結構還算可以,比較清晰,說明神經沒有出現變性,只做松解就行,無需做切除后再吻合。
左側的神經這樣就算處理好之后,算是完成了手術的一部分。
方主任學習楊平的止血技術,此時不忘記用雙極電凝精準地進行一次止血,當然,他非常小心,雙極電凝絕對不會靠近神經。
左側的喉返神經神經已經處理好,方主任開始顯露右側的喉返神經,因為原來手術不是楊平和方主任主刀的,所以不知道現在神經斷端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如果當時主刀有心,為了方便后續的神經修復,給右側喉返神經做過標記會好一點,這樣找起來容易很多。
又是糟糕的粘連
這手術當時是怎么做的,楊平有點不明白,按道理附四的水平應該不差,但是看現在的情況,憑借經驗逆推,當時的手術感覺像是新手做的,簡直就是一塌糊涂。
“兩次手術做的都是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不算其它的治療費用,光一次手術就是十幾萬的費用。”方主任解釋道。
楊平很是不理解“這種手術用達芬奇機器人做會比傳統手術效果好”
“誰知道呢你可能不知道,附四醫院普外科的手術,能用機器人,絕不用傳統方法,所以他們的達芬奇機器人使用率超高。”方主任不免發出一絲冷笑。
在一片的粘連里面,方主任終于翻出了神經的斷端,不僅沒有做標記,而且神經的位置也是亂擺亂放,要是主刀沒有經驗不留神可能一刀就咔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