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老院長不管說什么,別人笑得肚子痛,他自己不笑,還一本正經的。
宋子墨和徐志良在歐洲的考察也結束,歐洲十分破碎,大大小小的國家非常多,在歐洲出國跟我們出縣出省差不多,加之他們的航空運輸比較發達,所以大半個月也能走很多國家。
他們的考察幾乎把歐洲所有的著名的醫科大學、醫院和實驗室一網打盡,記錄的考察報告,已經能編成一本厚厚的書。
黃佳才、甘鳳儀都帶領各自的團隊參加歐洲脊柱外科會議,會議結束后,黃佳才留在在歐洲考察,考察幾家著名的歐洲醫藥與醫療器械公司,甘鳳儀接到公司的通知回國,聽說公司有重大的人事變動。
楊平的臨床科研兩邊一點也不耽誤,除了每天正常的手術時間,一些零碎的休息時間,楊平利用起來進入系統空間實驗室做實驗。
在系統空間實驗室,楊平的三個實驗正在同時進行中。
腫瘤細胞凋亡的研究、皮膚擴增機理的研究、器官空間導向基因的進一步研究,每一個課題都沒有落下。
對于腫瘤細胞凋亡的研究又出現新的進展,這種意外出現的蛋白質分子k因子,楊平進行結構分析后發現,這種分子其實是一種二聚體小分子。
從對思思的骨肉瘤腫瘤細胞凋亡的機理研究可以看出,這些二聚體小分子可以激活腫瘤細胞內部沉默的基因表達,這種分子實際上從功能上可以看做是逆轉錄表觀遺傳化學臨近誘導因子。
它啟動細胞凋亡的時候,能夠調動上百個基因表達,而且首先解除原來腫瘤細胞對凋亡的屏蔽,然后再啟動凋亡程序,等于腫瘤細胞重新暴露在“凋亡”的籠罩之下,于是開始出現大批的死亡。
看來腫瘤細胞的凋亡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楊平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如果能夠復制出這個二聚體小分子,那么就可以重復腫瘤細胞“被殺”的過程,對于現在的生物技術,復制一個二聚體小分子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系統實驗室的便捷性是現實實驗室無法比的,楊平立刻在系統面板上用積分開始購買各種設備,準備用人工方法制造出k因子,用以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接下來的研究,必須進行更顯微級別的圖像收集,不僅需要拍照,還需要拍攝分子層面的視頻,這樣才能將整個k因子的作用機理搞清楚。
為了配合實驗,楊平開始升級實驗室的電鏡,升級新的電鏡4d攝像機,這樣可以拍攝原子級別的視頻。
電子顯微鏡是人類研究領域的一大進步,它利用電子作用成像工具,突破了光學顯微鏡的極限,為人們對納米世界的觀察了一對眼睛,如果沒有電子顯微鏡,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觀察將止步于200納米,無法再前進半步。
楊平系統空間實驗室的電子顯微鏡是世界頂級的,裝有特殊的電子探測器,傳統電子顯微鏡只能采集電子與觀察目標互動時的一部分信息,而這臺裝有特殊電子探測器的顯微鏡,可以采集互動過程中所有信息,獲得更全面的信息。
如果拍攝k因子參與啟動腫瘤細胞凋亡的整個過程,然后楊平對這個過程進行分析,一定可以徹底弄清楚其中的機理,它究竟是如何解除細胞凋亡程序的,又是如何啟動細胞凋亡程序的。
不管是購買實驗設備,還是對設備進行升級,都是一瞬間完成,只是扣除一部分積分而已。
普外科的方主任提著兩項車厘子急匆匆地趕到外科研究所,他是來找楊平的,今天上午他出門診,收了一個肝包蟲病的,需要進行體外肝切除和自體肝移植,這個手術本來難度非常大。
但是方主任已經經歷腹腔器官簇體外切除及自體移植,而且還在楊平的牽引下主刀手術,所以對這種手術一點也不怕,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水平還沒到家,所以必須請楊平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