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辦公室,除了休假的幾個醫生,大家都齊刷刷的,居然沒有一個遲到的,一大早就鍵盤聲噼里啪啦不停。
""教授到了,準備國慶大查房!"宋子墨見到楊平,立刻提醒大家。
楊平整理一下自己的白大褂:"查房吧。"
辦公室的醫生立刻齊刷刷地站起來,跟在楊平的后面,楊平步伐穩健,每一步都顯得那么從容不迫,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歲月沉淀下來的睿智與從容,仿佛能夠洞察每一個生命的奧秘,緊跟在他身后的是一群年輕的醫生和實習生,他們神情肅穆,仿佛在進行一場神圣的儀式,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醫學的熱愛。
"無論什么時候,接觸病人是最基本的原則,只有接觸病人,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情報。"楊平的聲音不高,卻清晰有力。
在醫療設備日新月異的時代,接觸患者這個基本原則已經被零落,很多醫生已經忽視這一點或者不愿意去做,尤其是外科醫生,他們常常憑藉一張影像圖片就可以做出決定:開刀!
一行人緩緩走進了病房,患者是一位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對生命的渴望,看到楊平和一群醫生走進來,他努力地擠出了一個微笑,那是一種對醫者深深的信任和感激。
這個顱內腦干腫瘤患者,慕名來三博醫院找楊平做手術,現在已經是術后一周,目前的病情恢復良好,楊平走到病床前,先是對患者進行了詳細的詢問,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他的話語溫和、親切、清晰,仿佛在與一位老朋友交談,同時,他用那雙經驗豐富的手在做各種神經系統的檢查,仿佛是在與患者的身體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
"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你術后恢復非常好,相信不久的將來,你可以正常參加工作。"楊平邊檢查邊說,同時轉頭看向身后的醫生們,"你們過來做一下查體吧。"
年輕醫生們紛紛上前,輪流開始為患者查體,查完體后的他們或皺眉思考,或低聲討論,都試圖從每一個細微的變化中捕捉到疾病的蛛絲馬跡,最后查體的是李國棟,他不僅檢查患者的神經系統,而且對患者的其它方面也做了簡單的查體,他拿著聽診器仔細聆聽患者的心跳聲,他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在與患者的心跳共鳴。
"楊教授,我發現患者的心律不齊,時快時慢。"李國棟醫生猶豫了一下,然后鼓起勇氣說道,因為從來沒有人提起過這方面的異常。
楊平聞言,眉頭微皺,隨即又展開了一個鼓勵的笑容:"很好,你的觀察很仔細,所以對患者的全面應該成為一個習慣,重點只是一個基礎,全面才是高級形式,剛剛大家查體時為什么只是神經系統?床旁的心電監護儀還沒有撤,屏幕上的心電圖大家過沒有,還是認為年輕人不用這些?"
隨后楊平深入淺出講解如何在臨床中全面深入地思考,既包含了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又結合了自己的臨床經驗,年輕醫生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贊同,或低頭認真記錄,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醫學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