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主任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在基層醫院這種條件下,能夠獨立開展一些大手術,比如肝癌等消化道腫瘤的根治手術,在南橋這種邊遠縣城的意義非常重大,山區交通不方便,患者送往市級三甲醫院怎么的都得兩三個小時,所以就近解決問題可以為患者減輕很多經濟壓力,這也是石坡縣人民醫院能夠發展起來的原因。
患者五十歲,男性,結腸癌晚期,已經形成明顯的腸梗阻,所以不得不手術,限于經濟條件,因為在鄉鎮一級醫院新農合的報銷比例最高,所以家屬決定請老院長幫忙留在官渡醫院做手術。
腹腔打開后,張主任手上功夫麻利,處處顯示出張一刀應有的水平,很快他找到腫瘤的所在,用手指做分離神器,開始進行鈍性分離,在腹腔內翻江倒海,幾經分離,張主任很快找到分離腫瘤的突破口。
“手術這東西就是熟能生巧,多做多練,沒有什么特殊竅門,我們那時中專畢業才多大,18歲!18歲就開始拿刀子,什么概念,現在的博士三十幾歲才拿刀子,你說經驗比得我們?”
張主任邊做手術邊給李民上課,老張對自己的手術水平非常自信,而且他特信經驗,在張主任看來什么論文,什么新技術,什么循證醫學全特么扯淡,手上功夫才是外科的精髓,傳統手術方式才是最可靠的,幾十年的臨床經驗比什么都強。
“我以前也去省城進修過,見過年輕博士做手術,拿刀的手跟雞爪一樣,看著都著急。”
“三十幾歲開始練手,能練好嗎?”
張主任全然不顧李民有沒有回應,自顧自地繼續上課。
""張主任!今天在這吃飯,弄只土雞,用茶油炒,怎么樣?”老院長看張主任一臉輕松,于是提議。
張主任直接拒絕:“做完這臺我還要去十字口醫院有一臺甲狀腺手術,我們醫院后勤同事的親戚,吃飯就下次吧。”
張主任這人隨和,不會拐彎抹角,所以他這么說,老院長也不再提起這事。
李民作為一助顯得相當輕松,打結剪線助攻信手拈來,這種手術放到以前,李民當助手都不合格,根本沒有見過,更談不上做助手,可是現在的李民已經今非昔比,這種手術在李民手里什么都算不上,只能算普普通通的手術,屬于楊教授給他定位熟練一批中的手術。
楊教授要求的熟練,可不是一般的熟練,雖然進修時間不長,好歹也是楊教授的親傳弟子。
手術開局到十幾分鐘的時候,張主任手上速度漸漸慢下來,他摸了摸搏動的腹主動脈,再摸摸腫瘤:“我的媽呀,腫瘤跟腹主動脈動脈粘連的呢,我看看下腔靜脈怎么樣。”
腹部的下腔靜脈跟腫瘤也是粘連的,這怎么搞,下腔靜脈管壁薄,如果分離不慎,一旦出現大出血,根本沒有搶救措施。
張主任外表粗狂,但是心思還是很細,他停下分離,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他的手還是很靈活,很快摸到粗粗的條索狀的東西,他捏了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