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主任是地區三甲醫院的普外科主任,老家是南橋縣人,人正在老家探親,昨晚張主任還和彭主任在一起吃飯,一般來說,作為科室主任,哪個沒自己的“靠山”,縣級醫院一般通過進修或拉飛刀攀上地區級醫院專家,保持一種穩定的關系,萬一有什么事情可以救場或擦屁股。
而地區級醫院的一般“靠山”在省級醫院,而省級醫院“靠山”就在全國頂尖醫院,很多省級醫院醫生都是這些醫院畢業的碩士博士,自己導師就是“靠山”。
巡回護士幫忙撥通彭主任的電話,張主任在電話里簡要說明患者的情況,然后吩咐臺下的醫生將ct片子和病歷資料拍照打包發到彭主任的電子郵箱。
這種在手術臺上遇到困難,臨時找“靠山”咨詢并獲得指導的事情比較常見,尤其是基層醫院,因為術前的診斷是一回事,術中可能又是另一回事,有些遇上困難手術沒法做,直接關腹,這種“開關術”就是什么都沒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當然,醫生會盡量避免這種“開關術”。
彭主任的速度很快,十幾分鐘后回復電話:盡量不要部分切除,雖然沒有血管造影的ct圖片,但是感覺腫瘤的血運比較豐富,到時斷面沒法止血。
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生孩子的宮內大出血,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就只能做子宮全切。
張主任想了想,心里盤算著計劃下一步怎么做,誰沒有動手,大家的手都放在術區外面,突然,患者的腹腔里瞬間涌出大量的血,張主任還算有經驗,張一刀不是白叫的,他一把抓住腹主動脈的上段,李民立刻用吸引器吸引血,吸引好一陣才將剛剛的血液洗干凈。
“你干什么,不懂就不要亂動。”張主任劈頭蓋臉罵道,因為剛剛一直好好的,他已經停下操作,突然出現這種情況,他以為李民私下在動手操作導致的。
李民立刻解釋:“我剛剛什么都沒動呀。”
其他助手和臺下的醫生剛剛都看到,大家都停下工作,李民的手都放在胸口的保護袋,什么都沒干,張主任捏住血管,也沒有再追究這事。
“大血管阻斷鉗。”
張主任雖然沒有這種阻斷腹主動脈的理論知識,但是有經驗,這是他的絕技,一旦出現找不到原因的出血,先掐斷總開關,然后再慢慢找原因,以免傻傻地到處找出血點,耽誤大量時間。
經驗是經驗,經驗上升帶理論就不一樣,比如大血管阻斷,在什么平面阻斷,阻斷多久,怎么阻斷,都是有講究的,但張主任不知道這些,他只知道這樣做可以止血。
“我看看,哪里出血呢,鮮紅的血這么猛,肯定是主動脈,別的血管不會這么兇險,可是破口在哪里呢。”張主任空出手來找血管。
此時李民已經依據剛剛出現的方式判斷出出血口在哪,他給出自己的建議:破口在剛才你觸摸到條索與主動脈連接處的后側,剛剛的條索是從主動脈直接分出的腫瘤供血血管,可能分離的時候有點影響,已經出現部分層面的撕裂,現在不過是血壓在高壓下沖破薄弱點。
張主任對李民年輕人動不動就給出指導性的意見有點厭煩:“理論是理論,理論與實踐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