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繼續問:"半月板、副韌帶、髕股關節呢?"
骨科兄弟給整懵,不過骨科兄弟很實誠:"你還是去市里找回原來給你看診的醫生去問問,他更清楚你的病情,mri片子我們看的不多,經驗不足。"
對著閱片燈討論一番,然后又發散聊聊其它的手術,李民不管是理論還是手術,在張主任和彭主任心里,已經是妥妥的專家水平,以后南橋李一刀的位置坐定了。
李民回到官渡醫院的這一臺手術,無疑是他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臺手術不僅考驗了他的技術,更讓他贏得了寶貴的聲譽,李一刀的名號,就像一顆閃耀的新星將在南橋的醫療界冉冉升起。
彭主任、張主任邀請李民、老院長一起去水庫的農家樂吃魚,彭主任和張主任與李民人席間相談甚歡,以兄弟相稱。雖然李民的年紀輕了一點,但彭主任和張主任卻毫不在乎。他們為李民的技術折服,認為三兄弟以后整個地區的醫療界可以攜手共進。
接下來的假期里,李民做了許多手術,每一次都展現出令人驚嘆的技術和冷靜的判斷力,他的表現讓整個醫院的醫生都為之一震,他們開始重新認識李民醫生。
當然,老院長是最開心的,他現在真正可以放心退休,他知道有李民這樣的醫生,官渡醫院的未來一定會無限光明,而且李民不像其他的醫生,他即使學到技術也不會開溜,會留在官渡醫院扎扎實實為山區人們服務,以后官渡醫院在李民的帶領下,一定會發展得超出所有人的想像,以李民這樣的技術,如果能夠配上一定的軟硬體條件,官渡醫院說不定能夠成為周圍山區醫療中心。
老院長現在琢磨著如何與三博醫院建立牢固的對口扶貧關係,但是老院長在三博醫院住院的時候,夏院長和老院長談過這方面的事情,但是很多細節沒有敲定下來,畢竟當時住院也就幾天時間。
這次老院長鄭重其事地寫了一個委託書,全權授權給李民去三博醫院洽談對口扶貧的事情,希望李民可以儘量爭取更多的優質資源。
楊平對李民這段時間的學習成果感到非常滿意。雖然李民的基礎比較差,在外科研究所里算是后進生,但他的努力和進步是有目共睹。
對於楊平的培訓要求,李民一般都能夠努力做到及格,楊平深知,努力是可以彌補很多東西的,而李民正是用他的努力證明了這一點。
進修的時間雖然不長,只有一年,但楊平卻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來培養李民。他為李民制定了個性化的培訓方案,並且整個過程都親自過問。宋子墨和徐志良也輔助帶教,他們的經驗和指導對李民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博醫院的教學資源可以說是全國最強,這里擁有專門的動物手術實驗室,用於訓練醫生的手術技能,大量的實驗豬為外科醫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讓他們能夠在真實的手術環境中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術,如果虛擬手術訓練系統開發成功,那么三博醫院的三級火箭培訓方式將正式建立,到時候醫生們的成長速度將會更快。…。。
本章娌⊥輳氳慊饗騾斠臣絳畝粒綣昏漿鐮伭飼臚順鯊漿鐮伝蛘吒諱垮櫒即可。
溫馨提示:親愛的讀者,如果你覺得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