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穩穩噹噹地做完,術后患者的血壓平穩,今天要不是李民在場,張主任和彭主任肯定栽跟斗,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這會兩位主任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即使手術做完,兩位主任還心有余悸。
術后患者麻醉復甦期間,張主任拉李民到閱片燈前,很坦率地請教李民:"你給我說說這ct片怎么看,我平時就只能看清楚腫瘤和毗鄰的幾個大器官,什么細節根本看不出來呢。"
閱片燈有點老舊,里面的幾顆燈泡也有壞的,所以燈光不是很亮,ct片本來就是二手退役機器拍出的圖片,患者家屬保管還不得法,所以圖片的質量確實有點糟糕,不太好看,不過這難不倒李民,畢竟閱片已經經歷無數訓練,非常熟練,即使不清晰的地方,也能夠依據清晰的地方推導出來。
在臨床實踐中,怎么可能每一張影像圖片都是最新的機器最好技師拍出來的最佳質量圖片呢,要能夠儘可能地利用手頭的資料。
"這些都是粘連,你看,密度與正常的器官及腫瘤都不一樣,這些是腫瘤的供血血管,連續的層面要結合一起看,腦子要有完整的解剖結構圖像——"李民只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講解。
彭主任還能聽懂很多,可以提出一些靠譜的問題,可是張主任有點不是很明白,只能附和著點頭,張主任基礎還是不扎實,所以一下子也沒弄明白怎么回事,他現在也不怎么看書和論文,平時出去開會什么也很少,臨床知識和技能全是實踐經驗的積累。
"這個地方你看,如果仔細看已經形成不明顯的動脈瘤,這是因為腫瘤的侵襲導致的,所以分離的時候一不留神可能導致大血管撕裂,機理類似主動脈夾層撕裂-——"李民繼續講解。
彭主任和張主任聚精會神地聽著,一個是真的用心在記,一個想用心記,可是弄不明白呀,不知道怎么看呀。
其實老張看ct片還能看出點東西,要是mri片子,那是兩眼一蒙黑,平時在患者面前也是裝模做樣,心里全是依據報告上的描述和診斷來判斷。
有一次老張的朋友拿著膝關節mri找老張看看究竟哪里出問題,可是朋友沒帶報告,老張完全抓瞎了,本來老張搞普外的,對骨科不是很懂,現在沒有報告怎么搞,於是對著mri片子邊看邊問:"你這確實有損傷呀,當時醫生怎么跟你說的?"
"醫生說什么十字韌帶損傷!"朋友回答。
老張心里琢磨著,是前十字還是后十字呀,壓根不會看呀,於是跟朋友說:"這樣吧,既然十字韌帶損傷,專科性還是很強,我找骨科醫生來幫你看看。"
可是骨科的兄弟過來后,直接問mri的報告呢?
沒帶報告,骨科兄弟也是抓瞎,其實很多骨科醫生不會看mri,行情是這樣,沒辦法。
不過骨科醫生很機靈,立刻給患者查體,基本的查體還是非常有效,骨科兄弟也有經驗,依據查體能夠知道大概,於是說:"你這前十字韌帶損傷明顯,后十字不是很明顯,但是也有損傷。"這話就比較圓滿沒有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