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為什么學術那么繁榮,就是大家整天到處走動,沒事在一起吹牛論道,吹牛論道其實就是交流辯論,說著說著新的想法就爆出來了,有時候別人擅長的可能正是自己苦苦未能突破的,自己研究了半天的東西可能別人已經試過是死胡同。
其實現在發表論文的價值除了記載科研成果,最重要的就是讓全世界人民看到這種成果,這是另一種交流方式。
楊平極力給大家創造一個交流的環境,時刻保持自己的團隊站在世界的前沿。雖然楊平自己雖然擁有系統,但是系統給不了想象力,只是一個工具而已,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一定要不斷與外界接觸,接觸新的東西。
楊平過來進行第一次術后查房的時候,旁邊陪護小伙子激動萬分,心中的偶像現在就站在面前。
“術后引流怎么樣?”楊平本來想問問主管醫生,但是主管醫生剛剛在忙,得到的數據已經是兩個小時前,所以要拿起床旁掛的引流球看,然后又看看床位掛著的護理單上的記錄。
這小伙隨口就說出來最新的引流量:“術后到現在只有10毫升,沒有倒過。”
“術后還疼嗎?肢體的感覺和肌力怎么樣?”楊平一邊檢查一邊問道。
“我剛剛查了一下,下肢的肌力和感覺正常。”醫學生陪護也太活躍了吧,搶先回答。
管床的李國棟看了他一眼,覺得這小子有點積極過火,不過挺不錯的,才大四就這么好學,已經掌握神經系統的查體。
楊平親自檢查完之后,確實雙下肢和感覺和肌力正常,說明麻藥效果已過,而且術后沒有損傷神經。
做陪護的這個小伙子其實心里有自己的小打算,他不僅僅是來賺錢的,而是借這個機會打入外科研究所內部,跟這些老師搭上關系。
經常在這里做陪護,自然與各位老師熟悉了,時間長了,大家都是他的人脈,要考這里的研究生就容易很多。
如果他在這段時間給人一個踏實勤快的好印象,以后考驗只要能夠上線,老師肯定愿意要。
這小子是個人精,提前就布局。
“你會查體?”楊平不知道他是南都醫大的大四的學生。
“他是南都醫大臨床醫學大四的學生,那邊的勤工儉學部派到我們這邊做陪護。”李國棟趕緊解釋。
“做陪護可要能吃苦,不怕臟,尤其是骨科患者的陪護,翻身、大小便等等都比較辛苦。”楊平順便說了幾句。
楊平想看看尿量,這個學生又準確地報出尿量,但是楊平還是親自檢查計算。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