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醫大病毒實驗室,這是一所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也就是p3實驗室。
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和危害性,國際上將生物安全實驗室分為p1、p2、p3和p4四個生物安全等級。所謂的p4實驗室,是目前人類所擁有生物安全等級最高的實驗室,被譽為病毒學研究領域的“航空母艦”。
南都醫大的p4實驗室正在建設中,一旦建成,將是中國第二所p4實驗室。
一個星期后,實驗室的無菌透明培養液中已經出現肉眼可見的渾濁,當看到這些渾濁時,穿著防護服的研究員激動萬分。
這些渾濁不是別的東西,正是培養出來的k病毒復合體,楊平暫時將自己這種病毒與k因子的結合體稱呼為k病毒復合體。
研究員用專門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取出一部分含有病毒的液體,盡管這些病毒沒有傳染性,也已經是被閹割的不具備復制性的病毒,但是他們還是嚴格按照實驗操作標準流程來做,不敢有半點疏忽。
這些樣本將拿去接受最嚴格的檢驗,檢驗他們是否純潔,是否有出現變異,或者是否混入其它有危害的微生物。
病毒是具備自我復制能力的微生物,所以對待它們必須謹慎,當然這些病毒只要不出現罕見的變異,它們還是安全的,對人體不會帶來什么危險,最多引起一些一過性的輕微流感癥狀,而且這種癥狀具備自愈性,自愈后不會留下任何后遺癥,這也是某些病毒可以用來治療腫瘤的原因。
一些樣本經過特殊的處理后送到電鏡下進行觀察,以解析他們的結構。
生命的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但是病毒卻是個例外,它是非細胞生命,不具備細胞結構,它只是一個簡單的蛋白質結構,當然這里的簡單只是相對于細胞生物的復雜而言。
正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所以它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生存和繁殖,它不能獨立生活,必須依賴宿主細胞提供必要的生命活動條件,它通過吸附、注入、復制、組合和釋放等過程在宿主細胞內進行繁殖。
人類從誕生開始就要跟無數的病毒、細菌等微生物打交道,經過漫長的進化與演變,有些微生物已經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比如人體細胞里的細胞器線粒體。
線粒體是幾乎所有真核生物細胞中的細胞器,它們在遠古時期最初是自由生活的病毒,能夠在氧氣存在的情況下產生能量;然后被先祖真核細胞吞沒,當這些病毒寄生在先祖真核細胞上時間太久了,慢慢忘記了自己的本來身份,變成了細胞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能量發生器線粒體,它是細胞呼吸和許多重要代謝過程的場所。
張志偉教授是饒校長以前從美國請回來的杰出病毒學家,當時張教授作為千人計劃回國,來到南都醫大主持病毒學的研究,將中國病毒學研究一下推到世界頂尖的地位。
他是單純的病毒學家,對于用病毒去治療腫瘤知之不多,但是聽說楊平要將培養出來的全新病毒直接用于人體實驗,他不免心里有些擔驚受怕,因為這是違背科研倫理原則的,一旦真的出事,后果不堪設想,所有人會牽涉其中。
當張教授聽說三博醫院的楊平要與他合作,最初他是求之不得。后來了解情況之后不免心里發虛,這種事情能夠避免最好避免,一些倫理學規則還是不要隨意去挑戰,否則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沒必要這樣冒險。
可是與楊平面對面交談之后,張教授又改變了主意,并且對楊平產生了敬佩與尊敬之情,楊平毫無私心地為了科學的勇氣讓他汗顏,于是最終他答應合作。
但是為了安全,在實驗的細節上,張教授對團隊的科研人員要求極為嚴格,沒有三年病毒研究經驗的科研人員統統被禁止參與這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