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心里思索,狂犬病通常死于神經系統受損導致的器官衰竭,先是神經系統受損,然后才是器官衰竭,楊平努力回憶自己看過的有關狂犬病的資料,然后將它們總結提煉。
幸運的是當時他對所有的醫學書籍都如癡如醉,不管哪個專業,他都進行大量的研讀,沒想到一個外科醫生居然會參加狂犬病的會診。
有關狂犬病目前的病理研究發現,狂犬病患者的大腦損傷并不是狂犬病毒對大腦的直接攻擊引起的,大腦的損傷而是來自疾病的并發癥。
楊平在琢磨,如果有個開關能夠把大腦的功能暫停,這樣可以讓大腦免受并發癥的影響,在讓大腦休眠的同時又維持患者免疫系統正常運轉,這樣大腦雖然已經休眠,但是免疫系統可以保持對病毒的繼續攻擊。
這樣的話,病毒在與免疫系統作戰的期間,那些并發癥就無法影響休眠的大腦,如果病毒被殲滅,是不是大腦就能夠逃過一劫?大腦逃過一劫,就不會引起后面的器官衰竭,如此,是不是患者能夠保命。
要是以前,楊平可能自己都會笑自己這是天真的異想天開,可是現在他不會,思思不就是因為自己天真的異想天開得救嗎?
反正狂犬病百分之百的死亡率,那傳統治療方法有什么意義?不如用點新東西。
關于狂犬病致死的原因其實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假說是“神經遞質紊亂”假說,這個假說的核心觀點是患者腦內的生物分子不能平衡而導致死亡,目前已經有動物實驗表明,作為nmda受體拮抗劑的氯胺酮,似乎可以作為平衡狂犬病患者神經遞質的橋梁。
想到這里,楊平覺得自己腦子現在有點靈感,能夠形成一些想法,不過暫時頭腦里的想法還沒有完全成形。
“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我得好好想想,回頭我理清思路再說。”楊平想了半天蹦出這這句。
楊平終于清楚自己為什么在思思的治療中能夠蹦出那些新想法,因為自己在系統空間看書掌握了大量知識,這些知識有時候相互串聯,相互組合,就能夠產生一些想象的火花。
不是,大佬,這是百分之百死亡率的狂犬病,你有辦法?
大家面面相覷,要是別人,大家早就嘲笑了,但是楊平他們不敢,因為這個年輕人確實是個天才,而且她還是蘇院長的女婿。
“你們先給他對癥治療,盡量幫助他拖延時間,我好好想想,回頭我再過來。”
楊平的會診就這么收場,連蘇教授也有點懵逼。
從南都醫大回來的路上,楊平坐在車上也在思考這個問題,100%的死亡率,能不能換一種思路,挑戰一下,反正沒有其它辦法,不如試試新的思路,這種情況不行也沒有損失吧。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