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附一狂犬病毒患者依然處于昏迷狀態,不過這是主動而有控制的昏迷,也就是冬眠療法,它可以讓大腦停止工作免受并發癥帶來的缺氧對腦細胞的影響。就像主動將一塊新鮮的肉放在冰箱里冷凍,以逃避高溫天氣給它帶來的損害。
治療幾天,狂犬病毒的抗體滴度沒什么變化,但楊平現在也不著急,只能耐心等待病情出現拐點。他的新方案僅僅是可以保護大腦免受損害,對付狂犬病毒還得靠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
為了這個患者,國家衛健委的領導幾乎天天給蘇教授打電話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明知道最后的結局不會改變,但是他還是希望有什么奇跡出現,這位年輕科學家一旦出現意外,國家某個重要國防項目就要延遲,領導想想也是腦袋頭大,怎么偏偏患上這個沒救的病。
在沒有注射疫苗的情況下,狂犬病一旦發作,死亡率百分之百,領導也是醫學專家出身,很明白這個道理。
但是當聽說楊平在使用什么新方法治療時,衛健委領導眼里又一亮,這年輕人可是在大家腦子里的種子選手,他有新方法,那說明這個患者還有一線希望。
當即衛健委的領導就高興起來:“老蘇,你們要是真把人給救過來,我給你記大功,以后你來我這里辦事,一路綠燈,當然要我能辦的事,而且不違反原則。”
老蘇也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你說的,到時別賴賬。”
這位領導和蘇教授是好朋友,關系非常好,所以兩人也聊得比較輕松。
其實蘇教授心里很清楚,這種病例無論從哪個角度使用新方法都不會有什么風險,所以非常鼓勵楊平使用,100%死亡率的病例還有什么顧忌,既然有一線希望就全力以赴就是。
說白了救過來你有功,沒救過來,也沒什么不妥,因為不用新方法也是這樣嘛。
衛健委員的領導剛剛打完電話,301的劉院長的電話跟著就來了,劉院長知道現在是楊平在主導治療,那是沒話說,他要是還不行那就沒有行的了。劉院長也派去了專家,不過也是走走過場,體現一種態度,楊平在那,誰還敢去指導。
兩邊的領導剛剛打完電話,蘇教授的手機都是熱的,總后、科工委的領導都來電話了,其中一個領導還是他家里的蘇老四。
因為這個年輕科學家太重要了,蘇老四決定親自下去看看,順便也看看自己的侄女婿,聽二哥說的天花亂墜,他還從來沒有見過呢。
對于這個侄女婿,蘇青河是聽說過很多次,但是就是沒有見過,這次正好會會面。
——
每天的治療總結會楊平都會參與,不僅南都附一本院的專家參加,其它幾位外院的專家也會通過視頻聯網參與,包括協和、301、華西等等。
現在總結起來,醫生在診斷上沒有任何問題,而且發現病情非常早。
大家現在回顧這位患者,患者名叫常啟瑞,39歲,男性,患者回家探親的第二天右手偶爾出現一陣陣酥麻的刺痛,當時他沒有重視,以為這只是頸椎病發作,吃了一顆雙氯芬酸鈉鎮痛。第三天眼前出現重影,第四天出現頭暈目眩,惡心嘔吐。這個時候患者自己發現不對勁,立即跟隨同人員說出自己的不適。
隨同有一位保健醫生,但是他是全科醫生,他立即安排常教授來南都附一急診科就診,當時整個診療過程是蘇教授親自安排的,附一的急診科立即給他做磁共振檢查,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就診的當天,患者病情加重:突然出現高燒,右半邊身體不能動彈。
這可是大事,于是立即安排患者住院,住哪里呢?當時為了方便治療,直接安排進入icu,首先會診的神經內科醫生,神經內科的齊主任會診時發現患者右側身體出現震顫、軟癱,立即給患者做腦脊液常規和生化,顯示被某種病毒感染,但是所有的病毒檢測結果匯報確實是陰性。
這讓齊主任有點為難,蘇教授為了綜合附一的力量,立即安排感染科的袁主任急會診,袁主任來的時候,患者嘴里已經咕嚕咕嚕地冒泡。
因為狂犬疫苗的普及,其實狂犬病現在每年發病的例數其實很少,現在每年才一百多例,一百多例平攤到整個中國,一個省才那么幾例,可以說非常少。
但是附一就是附一,感染科的袁主任琢磨一陣后,立刻意識到不對勁:極不典型的神經癥狀、淌口水、發燒、病毒性感染。